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以臣而解万均官,恐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帝重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高宗谕止。总章、仪凤间,吐蕃灭吐谷浑,势益张,入寇鄯、廓、河、坊等州,诏周王为洮州道、相王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何力等讨之。二王不行,会何力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毅。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  七八/

B.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C.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D.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表章结尾,表示恭敬。

C.夷狄泛指少数民族,“夷”多用于东方民族,“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

D.崩本义为“山倒塌”,后又引申指帝王的死,文中“帝崩”指唐太宗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力讨伐吐谷浑,骁勇善战。他奋勇救出陷入困境的薛万均兄弟;后又抓住机会,突袭并打败了吐谷浑王,缴获大量牲畜,活捉其妻子儿女。

B.何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皇帝要罢免战败还排挤过他的薛万均,何力向皇帝申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帝重视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不再追究。

C.何力雅量大度,崇义明理。他随皇帝征讨高丽,被高突勃刺伤;高突勃被抓后,他不但没有报复,而且肯定高突勃是义士,于是高突勃得以释放。

D.何力身为武将,但腹有诗书。梁修仁在大明宫种植白杨,告诉何力白杨容易成材,何力援引诗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力劝其该种桐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

(2)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A 2.C 3.D 4. (1)等到军队返回,皇帝责问事情的缘故,何力详细陈述了薛万均兵败的情况。(“故”“具”及句意各1分。) (2)何力驻军在白崖城(外),被贼寇用长矛刺中,伤势很重,皇帝亲自为他敷药。(“次”“傅”及句意各1分。) (3)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但是申诉不被允许:我的处境进退两难,实在是狼狈。(“日笃”、“苟”、“告诉”及句意各一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这句话是说“贞观九年,契苾何力与薛万彻、薛万均到赤水川征讨吐谷浑。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被贼军包围,兄弟二人都受伤落马,徒步作战,士兵战死者十有七八”;然后抓专有名词,“薛万彻”“万均”“吐谷浑”“赤水川”。本题的C.D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是“堕马”属下和“先进”属下。B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A项无错误,是正确选项。C项“堕马”属下,割裂了“中创堕马”的意义,“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的意思是“兄弟二人都受伤落马,徒步作战”,“堕马”属上,才能说明“堕马”是“中创”的结果。D项“先进”属下,会使上一句“万均率骑”语意不完整,同时还会使下一句“为贼所包”的原因不清楚,进而影响到“先进”一词的正确理解。从上下文看,薛万均“为贼所包”的原因,应是“率骑先进”,而不仅仅是“先进”。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意味。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的“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贞观”在教材中属常见词,考生比较熟悉。B项“顿首”指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如《赵国策·燕策三》“太子前顿首,故请勿让”。“顿首”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结尾,表示恭敬,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丘迟顿首。”C项“夷狄”中的“夷”,古代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狄”是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夷狄”泛指少数民族。而该项说“‘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项的“崩”本义为“山倒塌”,后又引申指帝王的死,如《史记·高祖本纪》“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文中“帝崩”指唐太宗去世,学生结合文意即可理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B.C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D项“力劝其改种桐树”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中何力只是诵念诗句,梁修仁听后猛然醒悟,才改种桐树,何力并没有劝说他要种桐树。因此D项所述有误,应该是正确选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来源于文章最后,文章的表述是“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故”,缘故;“具”,详细;“状”,情况。第二句中,“次”,驻军;“创甚”,伤势很重;“傅”,敷药。第三句中,“日笃”,一天比一天沉重;“苟”,姑且;“告诉”,古今异义,报告申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契苾何力九岁时父亲去世。贞观六年,何力和母亲率领本部落一千多人到沙州归顺唐朝,唐太宗将他的部落安置在甘、凉二州,提拔何力为左领军将军。贞观九年,契苾何力与薛万彻、薛万均到赤水川征讨吐谷浑。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被贼军包围,兄弟二人都受伤落马,徒步作战,士兵战死者十有七八。何力骑骏马奔驰,奋力冲进重围,敌兵纷纷后退。这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想要袭击他,薛万均鉴于前番兵败,认为不行。何力说:“贼寇没有城郭,追逐水草丰美之地为生,不趁他们没有防备时袭击,只怕会鱼惊鸟散,以后就无法找到他们的巢穴了。”于是挑选精锐骑兵一千多人,直捣伏允王庭,斩杀数千人,抓获骆驼、马、牛、羊二十多万头,俘虏伏允的妻子儿女,伏允脱身幸免。皇帝下诏在大斗拔谷慰劳军队。薛万均为自己名列何力之下感到羞耻,就排挤何力,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何力忍不住气愤,拔刀而起,想要杀掉薛万均,被众将劝阻了。等到军队返回,皇帝责问事情的缘故,何力详细陈述了薛万均兵败的情况。皇帝发怒,要罢免薛万均的官职授给何力。何力磕头说:“因我而免去薛万均的官职,恐怕四夷听说后,会说陛下重夷轻汉,那么诬告就会更多。再说夷狄无知,会认为汉将都像薛万均一样,这不合宣示远方的道理。”皇帝看重他的话,于是作罢。皇帝征讨高丽,诏令何力任前军总管。何力驻军在白崖城(外),被贼寇用长矛刺中,伤势很重,皇帝亲自为他敷药。城被攻克以后,抓获刺伤何力的高突勃,命何力亲自处死他,何力推辞说:“他为他的君主,冒着白刃来刺杀我,他是个义士。犬马尚知道报答养育之恩,何况人呢?”最终放了他。不久任昆丘道总管平定龟兹。太宗死后,他打算以身相殉,高宗下令阻止了他。总章、仪凤年间,吐蕃消灭吐谷浑,势力更加强大,入侵鄯、廓、河、坊等州,诏令周王任洮州道、相王任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何力等人讨伐吐蕃。二王还没有出行,正碰上何力在这时去世。朝廷追赠何力为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毅。当初,龙朔年间,司稼少卿梁修仁新建大明宫,在庭中种植白杨树,让何力来看并说道:“这种树容易成材,不到几年就可以遮荫。”何力不答话,只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诗句,梁修仁猛然醒悟,改种桐树。 【文言基础知识】 1.苾bì:芳香。2.孤:幼年丧父。3.诣yì:往,到。引申为“访问,拜访”。 4.内属(shǔ):指归附朝廷成为属国或属地。 5.处chǔ:①止,休息,又“留,留下”;②居住,引申为“安顿”(文中“处其部”),又“在,立身”(“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淮南子·道应》),又“隐退”(“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③担任,委任;④占、占有,又“享有”;⑤相处,交往;⑥治、施行,又 “处理,处治”,又“对待”;⑦审度、判断,又“决定,决断”;⑧分别;⑨定准,常(“喜怒无处”)。 处chù:①处所,又“地位”;②时刻(“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6.擢:选拔,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7.吐谷yù浑:中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鲜卑族的一支。 8.冒:①“帽”的古字,帽子;②古代盛尸体的布袋;③覆盖、蒙蔽,引申为“淹没,漫溢”;④统括,总领;⑤冒犯,冲犯(文中“冒围奋击”);⑥冒失,莽撞;⑦假冒,假充;⑧贪婪,贪污;⑨嫉妒;⑩通“瑁”,天子所持的玉板;⑾通“芼”,菜蔬;⑿通“懑”,气郁,昏厥。【冒mò顿dú】: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冒突】:触犯,冲犯。 【冒昧】:冒犯;莽撞,轻率。 9.披靡mí:一指草木随风飘动,一比喻军队溃败 10.荐:牧草。【荐居】:依水草而居。 11.不虞:意料不到,意外(之事);②婉称死亡。 12.级:首级,古代指称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 13.挺:拔,拔出(后文“挺刀”);②生,生出;③突出,杰出(“惟君之德,高明挺秀”《祭张长史文》);④直,伸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⑤动,动摇;⑥宽缓;⑦动,打动;⑧量词;⑨通“莛tíng”,草茎;⑩通“筳tíng”,小竹枝;⑾通“梃tǐng”,棍棒。【挺身】:挺直身躯;引身后退,脱身。 【挺特】:挺拔突出。 【挺率】:卓越突出。 【挺挺】:正直的样子。 14.劳:慰劳,犒劳。15.胜shēng:经得住,能承担。不胜,不能忍受。 16.阅:①数,计算;②考核,视察;③检阅;④看,观览;⑤经历;⑥总,汇合;⑦容纳;⑧出,产生;⑨卖;⑩通“穴”,洞。文中“阅静骑”,意指挑选。 17.牙:臼齿,即大牙;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咬;牙旗;通“芽”,发芽,萌发;通“衙”,官署。【牙门】:衙门,官署;古时将帅营房树有牙旗的军门;指将领。【牙城】:唐代指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牙机】:启动器械的枢纽。【牙人】:旧时集市中为买卖双方撮合生意并抽取佣金的人。 18.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9.次:①次序、等次,引申为“行列,队伍”,又引申为“位,职位”;②依次,又“依次排列,编次”;③次一等;④止、停留,引申为“特指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超过二宿”即驻扎,又引申为“途中止宿的处所”“更衣、歇息的处所”;⑤居丧时丧主的临时住所;⑥太阳、星辰所在之所;⑦中,间;⑧量词,次数,回数;⑨近,接连;⑩至,及。 【次第】第等,次序;依次;常态,规模;转眼,顷刻;迅疾;光景,情形。 【次舍shè】:行军中的止息营地;官吏值宿退息的处所及其所居官署。 【次且zījū】 :同“趑趄”,欲进不前的样子。 20.【傅药】:傅,通“敷”,搽抹、涂。 21.拔:攻克,攻取。【城拔】:城被攻克。 22.驺:通“趋”,小步快走。 23.【龟兹qiūcí】:古西域国名,唐初内附,在今新疆库车。 24.寇:劫掠,侵犯。 25.鄯shàn善:古西域国名。 26.洮táo州:古地名,羌族故地,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 27.庇:遮蔽、掩蔽,又“庇护,保护”;依托,寄托;通“裨”,弥补,补助。 28.更gēng:更换,替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耻往往是善念的源泉,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主张,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明证了知耻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他律,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图,强干有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乌镇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识,请指出其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仿照“写给母校”的句子形式,为“写给故乡”写一组句子。

写给母校:你是一支永远的乐曲,我是你一个放飞的音符;无论我将来汇入哪一首歌,里面都跳动着你的一节旋律。

写给故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④①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④⑤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