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典出《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④凤朝阳:典出《诗经·大雅》:“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

1.本词中,词人笔下考生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2.作者辛弃疾是如何用自己的词风特点来向考试的朋友祝福的,请结合诗文分析?

 

1.考生们的状态是,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 2.本词中,辛弃疾的词风特点主要有:豪放和用典两种。大鹏、丹凤、北海、朝阳、路茫茫……意象豪迈,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豪放气概。“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词人用豪放的词风和诸多典故,表达对友人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描写考生行为举止的描写性的词语或修饰性的词语,结合着诗歌注释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答。能体现考生状态的词句为“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可根据大意及关键词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志趣。例如这首词中考生的衣服、行为“考试的状态”等都能体现出他们当时的状态。组织答案时,可结合着第一句用描述性的语言概括作答。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结合着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从表现手法的常见作用,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意象:大鹏、丹凤、北海、朝阳、路茫茫;历史典故:“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根据这些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来护儿,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 周 师 定 淮 南 所 住 白 土 村 地 居 疆 场 数 见 军 旅 护 儿 常 慨 然 有 立功 名 之 志 及 开 皇 初 宇 文 忻 等 镇 广 陵 平 陈 之 役 护 儿 有 功 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 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成人后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嗣位指继承君位,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来护儿年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C.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东突”——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是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至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

1.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是以分裂中国为目的的组织,其目标是先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最终目的。

B.“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

C.“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

D.“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

2.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

B.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

C.“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D“东突”分裂分子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

3.根据原文的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

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厥人的发祥地。

C.“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国政府的纵容。

D.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

 

查看答案

命题作文: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自白是《哈姆莱特》中哪位人物所说的?他为什么要忏悔?

我的王冠,我的野心和我的王后。非分篡取的那些还在手里,就能幸邀宽恕吗?在这肮脏的人世,罪恶的镀金的手也许可以把公道推开不顾,暴徒的赃物往往就是枉法的通路;可是天上却不是这样的,在那边一切都无可循避,任何行动都要显现他的真相,我们必须当面为我们自己的罪恶作证。那么怎么办呢?试试忏悔的力量吧。什么是忏悔的力量办不到的呢?可是对于一个不能忏悔的人,这又有什么作用?啊,像死亡一样黑暗的心胸,越是挣扎,越是不能脱身的粘住了的灵魂!救救我,天使们!试一试吧:屈下来,顽强的膝盖,钢丝一样的心弦,变得像新生婴儿的筋肉一样柔软吧!但愿一切转危为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