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大乎?”魏徵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常侍刘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慈颜,凝旒以听其言,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其理,援古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生称‘至道无文’,此皆不欲烦也。是以齐侯读书,轮扁窃议,汉皇慕古,长孺陈讥,此亦不欲劳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性好自伤乎?”太宗手诏答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选自《慎言语第二十二》)

【注】①凝旒(liú):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在这里有凝神倾听之意。②窃议:批评。③讥:指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必书,言存左史      举:举止

B.陛下若一言于道理       乖:违背

C.陛下降恩旨,慈颜      假:假装

D.饰辞以其理             折:挫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思此一言百姓有利益否      乃设九宾礼

B.一言不善,人记之            此鸟不飞已,一飞冲天

C.小事尚尔,况大乎            不敢以富贵骄士        

D.援古排其议                  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B.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C.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D.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唐太宗与臣下关于“慎言语”的几番对答,文辞浅易,表现了臣下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行和唐太宗善于纳谏的风度与境界。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C.文章中,唐太宗对于“慎言语”的认识比较清醒,他对杜正伦“赐彩百段”,对刘洎针对自己“好辩”缺点的劝谏表示虚心接受。

D.本文阐释了“慎言语”对于皇帝与庶民百姓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文章叙议结合,有引述,有举例,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

②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1.C 2.B 3.A 4.B 5.①这样看来,可得知用极其愚昧的人应答圣哲,用极其卑下的人应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为强大,(但)不可能办到。(得分点“以”“至”“对”“徒”“自强”各1分)②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得分点“数”“故”“谢”“怪”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实词。C项中,假:凭借、借助。(jiǎ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假大兵权。”⑤<形>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⑥<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jià<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xiá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②<形>通“遐”。高;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假焉。”【假道】⒈宽容;诱导。⒉借路。【假手】⒈借他人之手来达到目的。⒉古时臣僚为帝王作诏令。)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如该题中“假”,即为一词多义。 2.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言虚词。A项“于”分别为“介词,表对象,对”与“介词,表处所,在”;B项“则”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那么、就”;C项“其”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些”与“人称代词,指代自己”;D项“以”分别为“目的连词,用来”,与动词,率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要把握两点:一是锁定每句话的主语“泉石”,由主语去找寻谓语,从而判定句子成分及停顿;二是要注意语言标志,如句式对称及引述标志。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之”、“也”、“则”,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错,张冠李戴,举例的是唐太宗。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选项内涉及内容点“张冠李戴”,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文本相应位置,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不全面。 5.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得分点“以”“至”“对”“徒”“自强”各1分。第二句,得分点“数”“故”“谢”“怪”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说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愚笨憨直之力。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百段。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因此,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徵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问辩论。散骑常侍刘洎也上书发表见解,他说:“帝王和平民,圣哲和凡夫,一上一下,如有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这样看来,可得知用极其愚昧的人应答圣哲,用极其卑下的人应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为强大,(但)不可能办到。陛下降下圣旨,大发慈悲,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但还是担心臣下不敢直言,更何况陛下要求臣下谈论天人之际,旁征博引,修饰文辞辩驳其道理,援引古书用以排斥臣下的道理,这叫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应对呢?臣听说苍天把不说话看做尊贵,圣人把不说话看做美德。老子认为‘真正善辩的人像是言语迟钝一样’,庄子认为‘大道不须用文采修饰’。这都是不希望多说话的意思。所以齐桓公读书,轮扁私下议论,认为徒劳无用;汉武帝仰慕古风尊崇儒学,汲黯讥讽说这是外表施行仁义而内心欲望过多;这是不希望他们耗费精神。而且多记事就会损伤心思,多说话就会损伤元气。在内损伤心思、元气,在外损伤形体、精神,即使起初察觉不到,将来一定会受连累。应该为国家爱惜自己,岂能为兴趣损伤自己呢?”太宗亲笔,写诏书批复说:“不思考就无法统御臣子,不说话就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到现在(近来)和臣子谈论就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它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空难发生后,当地政府的有关官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对当事的老人、儿童和重伤者给予了特殊关照。

B.学校为了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弘扬校园文化,教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年联欢会于1231日下午13时在办公大楼六楼大厅拉开序幕。

C.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 “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D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房价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房价尚不具备全面大幅反弹的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B.选择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等企业融资方式,一般要求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才能成功融资。

C.东京审判用法律的手段审判和严惩了因指挥、发动和策划侵略战争而犯下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的战犯,伸张了正义。

D.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B有关房价调控的地方政策迟迟不能出台,这或许是一种引而不发的调控艺术,但住房事关百姓福祉,政府部门还是应尽早明确政策。

C.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取一至两勺,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

D.“彻思叔叔”起司蛋糕曾风靡一时,短时间内市内连锁店遍地开花,这种拾人牙慧的做法,导致了这一风味西点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学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做到心无旁骛,对外界的喧嚣纷扰充耳不闻,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B.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旷日持久,坚持不懈,真正确立“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并能同工作实际相结合

C.青岛“天价大虾”、三亚“天价扇贝”、哈尔滨“天价大鱼”等令人气愤的宰客事件频频见于报端,让读者不忍卒读

D.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