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日前,苹果官网上线了全...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日前,苹果官网上线了全新的页面,界面设计更加简洁,功能板块     ,即使是初次使用,也能快速找到想要解决的问题。

(2)纪委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研究战略战术,既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又要有善于发现蛛丝马迹、        ,的办案业务能力。

(3)这20年中,维修、安检、爬上爬下,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参数,他对它们都     ,他和它们也成了最亲密的伙伴。

A.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B.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C.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D.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侧重于看一眼就能明白。符合(1)语境。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侧重于观察事物清楚,符合(2)语境。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侧重于对事物有了解。符合(3)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一目了然”侧重看一眼就明白;“洞若观火”侧重观察事物清楚;“了如指掌”侧重对事物了解。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中学时代的瞿秋白

1909年,瞿秋白十岁。这一年春天,他从冠英小学堂初等班毕业,在家中自修。秋天跳级考入了常州府中学堂预科,翌年转入本科。

瞿秋白入学不久,1909年11月间,两周年校庆,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同时展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作出的各种手工、绘画、篆刻等。1910年8月,全校学生赴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的展览。会上常州府中学堂的展品甚多,引人注目。1914年6月10日,全校学生坐船赴上海参观展览会。常州府中学堂(辛亥后改称江苏省立五中)有八十多件展品被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其中有瞿秋白制作的展品。  

瞿秋白的兴趣在于文科,他喜欢读历史和文学书籍,特别喜欢野史、轶闻,其中记载着帝王的腐败,官府的横暴,民间的疾苦,以及群众的反抗斗争。这些书在当时是被列为“禁书”,或者是被称作无聊的“闲书”而严厉禁止学生阅读的。

瞿秋白的叔父家中藏书很丰富,有正史、野史、稗史,并且有太平天国的书籍。瞿秋白读后,曾在史书上写眉批痛诋投降清兵的明朝大臣洪承畴。他还经常与老师和同学谈论他的这些观点。

有时,上课的时候,瞿秋白就在书桌上偷偷地阅读这些书。一次,被老师发觉,没收了一本太平天国野史;可是第二堂课,瞿秋白还是照样伏在书桌上悄悄地读他的“禁书”。

对于课外读物,尤其是思想性读物,研读甚勤,如《庄子》、《仁学》、老子《道德经》、《新民丛报》、《饮冰室文集》等。在民初中学初级学生中能注意此类读物者并不多见,尤其是江苏五中。同班同学受秋白影响亦偶尔借阅《饮冰室文集》及《仁学》等,此两书内容,秋白在校时常引为谈助。惟《庄子》除秋白外,他人皆不易无师自通,亦惟秋白能独立思考。

旧时的中学堂,陋规很多,校内工友地位最低,工友行路遇见教师必须闪在路旁,立正行礼,恭而敬之地让教师通过;学生和工友不得交谈,当然更不许交朋友。瞿秋白是不满意于这些落后的制度的。瞿秋白自修时往往不在自修室,而常常到学校的医疗室去看书。那是一个幽静的地方,特别是那里有他的好朋友——工友费金生。费金生是个从农村来的青年,在医疗室作工,住宿。他朴实,热情,能干,懂得种田的知识,知道农村的情形。瞿秋白不能请假回家换洗衣服,费金生就常常在出外办事时顺路替他把穿过的衣服送回家去,洗净晾干以后又去帮他取回来,有时还帮他送信取物。瞿秋白非常愿意同金生谈心,把他当成自己的兄长,敬重他,信赖他,同他无所不谈。  

常州中学堂在当时算是比较进步的学校。校长屠元博曾经留学日本,并在那里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庶务长朱稚竹、兵操教员刘百能等教师也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常在学堂里进行民族革命教育,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操练。学生思想活跃,很多人都倾向于革命。瞿秋白、张太雷等在屠元博的影响下,对孙中山的反清革命十分关注。他们关心时政,痛恨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暴政。瞿秋白常常指着头上的辫子对同学说:“这尾巴似的东西,留着有什么用,我们非把它剪掉不行!”不久,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瞿秋白独自在星聚堂的西房,自己把辫子剪下,拎着它欢跃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秋白于音乐能吹洞箫,偶于月夜一吹,音调婉转而凄楚,似唯此器适合于其性情。于国画能作山水,但亦不常作。

(陈铁健《从书生到领袖——瞿秋白》,有删改)

相关链接:

(1)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摘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2)自1913至1914年之间,秋白课余时间付诸吟咏者不少。最初,我班同学年龄较幼者四人即江都任乃訚、宜兴吴南如与秋白和我,相约学作诗词,从咏物开始。我未得其门径,不久即退出。秋白与任、吴乐此不疲,各存二三百首,抄录成帙,秋白与任君进步尤速,惜稿早失。三人中惟秋白间亦作词。

(摘自李子宽《追忆学生时期之瞿秋白张太雷两先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学毕业后,瞿秋白跳级考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后来读本科,在当时常州府中学堂是一所历史名校,后改称江苏省立五中。

B.瞿秋白在绘画、音乐等方面具有特长,学校举办的展览会和后来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有他参加课外活动时制作的展品。

C.瞿秋白喜欢读历史和文学书籍,这源于他的叔父家中藏书很多,如正史、野史和稗史,以及跟太平天国和明史有关的书籍。

D.《饮冰室文集》及《仁学》等是瞿秋白中学时代研读甚勤的书籍,他还经常谈论这些书籍,这也引起了班级同学的阅读兴趣。

E.瞿秋白不仅爱读历史书籍,还喜欢诗词,有段时间,与班上另外三位同学一起相约学作诗词,进步迅速,存诗较多。

2.费金生仅是学校的工友,瞿秋白却同他无所不谈。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缘由。

3.瞿秋白把自己的辫子剪下,拎着它欢跃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请结合材料,分析他剪辫子的因素。

4.成年后的瞿秋白走上革命道路并能够担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这与他中学时代的经历是有着一定关系的。请结合文章,针对瞿秋白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牵骆驼的人(节选) 

丛维熙

车顶上立着白牌的四辆出租汽车,分明停在广场角丧,他望眼欲穿,竟然找不到他要找的外国人。看看太阳已经升到中天,洪德章扔掉手中烟蒂,长叹了一口气,刚刚站起身来,突然看见从喇嘛寺庙门里,走出来几个身穿奇装异服的男女,不管是外国人还是回国观光的华侨,胸前都坠着一个长脖子照相机,洪德章松弛的神经一下绷紧了,从墙根下呼地站起来,本想走过去唠呱一番,但平时就没有几句话,又缺乏“倒儿爷”的勇气,蓦地计上心来,他把手伸向老驼的脖子下,叮当叮当地晃摇起驼铃来。

这一招十分灵验,那群游客都扭着脖子朝老驼看来,洪德章抓住这个时机,先指指这匹老驼,又把双手举到齐眉的地方,做了个拍照的姿势;那些黄头发和黑头发的朝他笑笑,当真朝他这匹老驼走过来了。

这群旅游者都成了洪德章的顾客,他们纷纷摘下脖子上的相机,准备留下在塞外骑驼的照片。骑驼拍照的事儿乐趣横生,骑在驼背上的游客千姿百态,引爆了一串串的开怀大笑。先拍照的游客,照例往他手心中塞上几元钱的外汇券或外币,他无心去看那票面值,而是机械地把票子塞进口兜。他神色恍惚地盯着一位华侨游客,因为那位留着披肩长发的导游排列登驼顺序时,她最后吐出的名字叫李广廉先生,这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儿。

他睁大两只老干柴眼,仔细地盯望那位鬓发花白的老头儿,白皙的皮肤和那中等个儿,都能和三十几年前的他对上号;只是他西服裹着的肚皮微微隆起,脸上出现不少细碎的皱纹,鼻梁上多了一副金丝眼镜。难道这是当年走了“南门”的小白脸子吗?

那老头儿并没发现洪德章窥视的目光,快轮到他登驼了,老头儿步履缓慢地向洪德章走来。洪德章本能地低下头,嘴里轻轻嘟哝着:这不是他,这不是他,这一准是我这老干柴眼里的白内障作怪哩!

老头儿正在翻身上驼,可是那双脚忽然不动了,洪德章嗫嚅地抬头看看,原来这老头儿两眼直直地看着烫在驼背上的字号。洪德章的心跳得如同捶打一面破鼓,咚咚地失去了节奏;那老头儿叩打了一阵脑门,仿佛拾起了一件遗落了很久的东西一般。他慢慢回过头来,眼神在洪德章蓝的卡制服上打了个滚儿,沙哑地问道:

“骆驼是你的?”

洪德章只觉头涨如斗:“借的。”

“驼主呢?”老头儿吼骨上下蠕动着,“驼主是你朋友?”

洪德章只是低头盯着自己破了帮的胶底鞋,并忐忑地倒替着双脚的位置:“亲戚。”

“噢!”

等洪德章抬起头来窥视老头儿时,老头儿已然骑在驼背上了,他拢了拢被风吹散了的花白头发,对着照相机镜头做出了享受逸情野趣的笑资,引得他那些黄头发和黑头发的旅伴,一阵叽叽喳喳的低语和陡起笑浪。借此时机,洪德章盯着看了那老头儿牵着驼绳的手背一样,在阵阵笑浪中,他的心下沉、下沉,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谷……

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便一屁股坐到了喇嘛庙的墙根下。他心中暗想:老天爷实在是有眼无珠,为啥让我洪德章到这庙会上来,一个牵驼招财,一个骑驼施舍,迷路驼上烫着的洪德章的大号,此时都压在那老头儿的屁股下面。他欲哭无泪,欲喊难以出声,五脏六腑都像烧着了火,他浑身上下只觉燎痛难耐。

“钱……钱!”老头儿在呼唤他。

洪德章没有伸出他的手,而酸泪突然涨出眼眶。他把头埋进了两膝之间。过了许久,他听到柏枝上仿佛有鸟啼之声,洪德章睁开双眼看着,树影已经偏斜,庙会正在散场。洪德章从似梦非梦的一片混沌中清醒过来,当他感到口干舌焦时候,才想起身旁的那头老驼。扭头看去,老驼神色木呆,无爱无恨无忧无喜地闭着双眼面壁而立,像是对着朱红色的庙墙,为它的主人默默祈祷……

(有删改)

【注】倒儿爷:老北京俚语,就是倒买倒卖的人,俗称二道贩子。“南门”的小白脸子,当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德章曾和绰号为“小白脸”的译电员李广廉一起被俘。板门店谈判,朝中一方代表从本门进,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从南门进。后来,洪德章选择回国,叫做“走北门”,而李广廉曾劝说洪德章不要自讨苦吃,和自己“走南门”,即投降逃到台湾。为此洪德章打了李广廉两记脆脆的耳光,还在他手上咬了个牙印。而洪德章回国后因为没人作证,被指认为反革命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标题“牵骆驼的人”既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洪德章的职业特征,还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中写骑驼拍照的事儿乐趣横生,引爆了一串串的开怀大笑的事情,主要是为了衬托出洪德章的百无聊赖。

C.小说写李广廉询问洪德章的底细,但洪德章始终没有丝毫透露,主要是洪德章怕他认出自己,让自己感到尴尬。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很有特色。通过“骆驼神色木呆,无爱无恨无忧无虑无喜地闭着双眼面壁而立”来体现人物状态。

E.小说节选部分情节比较简单,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在刻画人物时主要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法。

2.洪德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李广廉”这个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洪德章与李广廉相遇时,洪德章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韩驹

白发先朝旧史官,

风炉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

拭泪看君小凤团。

【注】①韩驹,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曾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这首诗作于靖康之变以后,这里的“凤团”“建茶”都是当时的贡茶。②风炉:也写作“风垆”,煮茶的炊具,以铜铁浇铸,形状如鼎。③苍龙,龙团茶,这里又以龙代指天子。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熊克,字子复,建宁建阳人。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绍兴中进士第,知绍兴府诸暨县,越帅课赋颇急,诸邑率督趣以应,克曰:“宁吾获罪,不忍困吾民。”他日,府遣幕僚阅视有亡,时方不雨,克对之泣曰:“此催租时耶!”部使者芮辉行县至其境,谓克曰:“曩知子文墨而已,今乃见古循吏。”为荐之,入为提辖文思院。 

尝以文献曾觌,觌持白于孝宗,孝宗喜之,内出御笔,除直学士院。宰相赵雄甚异之因奏曰翰院清选熊克小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上曰:“善。”乃以为校书郎,累迁学士院权直,上御选德殿,召谕曰:“制诰甚工,且有体,自此燕闲可论治道。”

克自以见知于上,数有论奏。尝言:“金人虽讲和,而不能保于他日,今宜以和为守,以守为攻。当和好之时,为备守之计,彼不能禁吾不为也。边备既实,金人万一猖獗,必不得志于我,退而乘我,曲不在我矣。且今日之守,莫重淮东,金犯淮西,负粮自随,其势必难。若犯淮东,清河粮船直下,易耳。然则守淮之策,以垦田、修堰、教民兵为先。授淮东之策,莫若即江阴建水军,缓急可相应。”帝 志,召 书。克言:“二浙荐饥,蝗且起 ,赦文不宜饰词。” 帝嘉其识体 ,除起居郎兼直学士院 ,以言者出知台州 、奉祠。  

克博闻强记,自少至老,著述外无他嗜。尤淹习宋朝典故,有问者酬对如响。家素俭约,虽贵不改,旧所居卑陋,门不容辙,虽部使者、郡守至,必降车乃入。尝爱临川童子王克勤之才,将妻以女而乏资遣,会草制获赐金,遂以归之,人称其清介。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熊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赵雄甚异之/因奏曰/翰院清选熊克/小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

B.宰相赵雄甚异之/因奏曰/翰院清选/熊克小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

C.宰相赵雄甚异之/因奏曰/翰院清选熊克/小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

D.宰相赵雄甚异之/因奏曰/翰院清选/熊克小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循礼守法之吏。“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

B.表,古代的一种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陈情表》《出师表》。

C.卿,文中是君王对臣子的一种敬称,表敬称的词还有“阁下”“在下”“足下”等。

D.童子,指小孩,即年龄很小、尚未成年的人,旧时常用于称谓未成年的男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克天资俊秀,善学能写。熊克年幼时就才智出众;长大后,因为文章写得好,先后受到了胡宪、芮辉和曾觌等人的赏识和推荐。 

B.熊克为官有方,体恤民情。熊克任诸暨县知县时,年成不好,上司仍征税急迫,熊克说宁愿自己获罪也不愿百姓受苦。 

C.熊克干预谏言,见识不凡。熊克被皇帝看重,多次上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提出的守淮的策略,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D.熊克为人清俭,爱惜人才。熊克不论自己官职大小,都不该清俭之风,房子十分简陋,大门进不了车;曾爱惜王克勤的才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浙荐饥,蝗且起,赦文不宜饰词。

(2)将妻以女而乏资遣,会草制获赐金,遂以归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