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予既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讲其师之说。尝出而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居枵然。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出而          过:探望

B.不以吾后          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            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      行: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       士大夫

B.视居枵然           后用兵

C.学博才敏           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             资政殿大学士行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来源网ZXXK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1.B 2.D 3.B 4.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 试题分析:D项“以”均为介词,凭借;A项“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项“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项“而”,表并列/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B项“其”表转折,译为“那”,把“那”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其”是“他的”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 3. 试题分析: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主旨理解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主旨理解错。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丐”“卒”“被”“宁……耶”。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丐”“卒”“被”“宁……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慧礼,我了解他。他的品行高尚纯洁,学识渊博而才思敏捷,建造寺舍又没有私欲,理应建成没有困难。世上的人说佛祖能把祸福告之天下的百姓,所以佛教能如此兴盛,这不是偶然的。大概那些学习佛经的人,也多有把佛学用于现世的心愿。现在那些求学的士大夫,一定会说学自孔儒。孔子的学说容易学习,没有使自己受苦遭困的决心,背离本性没有学习的欲望,像这样要学好是很困难的。因而那些品行能让一乡的人称道、才能足以胜任一官半职的士人就常常很少见。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凭借他的才能,践行佛学之道,去除万难而成就事业,就很容易了,这应该是他的才能啊。唉,他这方面失去了而那方面得到了,大概也是有所作为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题。

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阚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来源学+科+网Z+X+X+K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荀子·强国》)

1.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       ,而荀子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        

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从治理国家角度来看荀子与孔子观点有无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AppData/Local/Temp/Rar$DIa0.471/GK9.TIF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孔子主张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来源学科网Z-X-X-K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

B“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要求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C“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仁来规定礼,仁以礼为基础,以礼来维护。礼是内在的,仁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美丽的风景一样让人向往。)

C.无乃尔是过与?(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

 

查看答案

横线字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己欲立而

A.子曰:“食,足兵,民信之矣。”

B.欲洁其身,而大伦。

C.士志于道,而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