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 ①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②子曰:“何以报德? , 。” ③饭...

名句默写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子曰:“何以报德?                                          。”

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④子谓颜渊曰:“                                  ,惟我与尔有是夫!”

⑤吾恐季孙之忧,                                        

 

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②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⑤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注意“颛臾”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来源学科网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来源Z-x-x-kCom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本文有删改)

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

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4.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至少写出两种象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予既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讲其师之说。尝出而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居枵然。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出而          过:探望

B.不以吾后          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            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      行: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       士大夫

B.视居枵然           后用兵

C.学博才敏           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             资政殿大学士行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来源网ZXXK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题。

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阚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来源学+科+网Z+X+X+K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荀子·强国》)

1.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       ,而荀子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        

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从治理国家角度来看荀子与孔子观点有无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AppData/Local/Temp/Rar$DIa0.471/GK9.TIF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孔子主张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来源学科网Z-X-X-K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

B“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要求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C“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仁来规定礼,仁以礼为基础,以礼来维护。礼是内在的,仁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