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绕着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万米的看见百米冲刺的人满面通红,肌肉紧绷,心里会“颤抖”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考验在后面等着自己呢。那悠闲散步的,看见跑万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会内心紧张,担心被“追上”“淘汰”吗?也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来散步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述文。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不要和别人比较 研究生中存在着一种思想动向,就是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会对导师说:“别的学生不用发文章也能毕业。”“别的学生平时参加实习。”听到这话,我怒了:“那你怎么不去读那个专业?”“那你怎么不转导师?”我甚至还说:“你可以去实习,但毕业的事就不用找我了。” 很多事情,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说别人参加实习,但其实那未必是事实。有可能别人嘴上说他要实习,但导师没有批准。还有可能他真的去了实习,但过了几天发现无法完成学业,只能退却了。更何况,你只是看到别人“吃肉”,没有看到别人“挨揍”。你只是看到别人实习,你有看到过可能的后果,比如外审不通过、延期毕业?你看到别人不发文章也能毕业,是这么一回事吗?他拿了学位证了吗?好的和坏的会没有区别? 我读博士时,特喜欢和别人比较,说一些“妈妈妈妈,我没有糖果”之类“哭泣”的话。比如我看到有的课题组的博士生跟在博士后的屁股后面,“观摩”实验也能出文章;有的课题组的学生没有文章也能毕业;还有的学生把别人的成果当做自己的成果去讲。遇到这样的事,我都会向我的“老板”抱怨,但是“老板”却告诉我:你怎么比谁更烂?你怎么不去和loser比?你怎么不去和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比?有的人做了一些事,你当成了你也可以这么做,但你知道别人的结局吗?比如说,你说你的同学参加系里考核时不准备讲自己的课题,而是讲无关的课题,你也准备这么做,你知道结局吗? 我当时一下子还无法接受他的话,但是他告诉我,以后会明白的,希望有一天我的耳边还能响起他的话。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今天中午,我对学生说,你不要有想法我给你很多活做,仿佛我压榨你似的。你的承担越多,你的能力锻炼得也越好,成果越多,将来的发展也越好。这个即使到了工作单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反之,如果到了工作单位不会做、不肯做,领导也不愿意给你活干了,以后升职也轮不到你。 你现在好好做,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会和混文凭的人形成区别。我说起了往事。我读硕士时,帮“大老板”拿信,帮“小老板”打液氮,帮实验室的人测试比表面,协助别人做实验,甚至在毕业后的夏天学校宿舍不让住的情况下,还住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完成了额外的实验。后来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了,以前的硕士生导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就是现在的工作。如果以前我的表现不好,导师愿意为我“背书”吗?所以说,现在怎样做事,以后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还说,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拿别人当做挡箭牌。你知道结局的吗?你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有的人的确不发文章也能毕业,但你知道他拿到文凭的吗?你知道他签订的工作合同还有效的吗?即便是有效的,你知道他是不是被用人单位当做砧板上的鱼,随时以“没有文凭”作为理由辞退的吗? 关于“心理不平衡”,我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和别人攀比。当时我博士班上有个人,博士4年发表24篇文章,包括“自然”、“科学”杂志各一篇。当时我嫉妒地要死,但我的“老板”却告诉我,每个人是不同的,美国的教育不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终点,而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基础上在上升一两个台阶。 那时候,有人嘲笑我比不过我那个同学,我心中有话,但难以描述。我只是说“我是比不过他,但是否我就应该缴械投降了?我是比不过他,我也要吃饭、睡觉,难道要我每天24小时工作?” 后来,读到郑石岩的《清心九书》,豁然开朗:“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每个人的性向、能力经验都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潜能去实现,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生命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是实现的喜悦都相同,都在绽放着生命微笑的香气。” 我对学生说,简而言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机遇、造化都不一样,不必强求自己达到所谓“成功者”的高度,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带着愉快的心情做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注意审读材料,根据材料的主旨来确定立意。本题的立意可以有如下观点: A.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无须与别人比较 B.给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C.人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 D.人生多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2    ,斜光到晓穿朱户。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3)望长安于日下,    。地势极而南溟深,     。(王勃《滕王阁序》)

(4)莫唱当年长恨歌,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  周旋:应付

B.变法者,实不益道理      数:屡次

C.医药尽,今尊体不瘳      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        异方:外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见启告理乱道备矣                  师道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人心多惑                  夫夷以近,游者众

C.若汗出体,一出而不复也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加                  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4.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 期,有改动)

1.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

2.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科学的意义

吴以义

如果我问一位学生: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他们大概会给我这样解释: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机电脑,我们吃的抗菌素和灭害虫的农药,都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的显例。但是这些例子其实都是技术成果,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似乎在历史上和在定义上都缺乏根据。

让我们作一个稍微细致一些的考察。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于16 18 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科学在当时并没有立即给我们带来具体的好处。而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利益。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蒸汽机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本身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帮助我们构建我们生活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那么与禽兽也几无差别了。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后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由是确立。在对“理解世界”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设,从推理到验证,然后得出结论。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远比西方晚。1642年伽利略死牛顿诞生,西方科学发展之始,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在乎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诞生,光绪朝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的技术,有些人竟至被吓破了胆。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并与之密切关联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认识既已落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便迟缓。落后便会挨打,这是历史教训。如今,我们有了科学和技术,但更应明白,科学除了是一种知识,是一个体系,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

(选自《科学》2012年第4 期,有删改)

1.“科学的非科技功能”意义重大,下列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

B.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将这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了其他领域。

C.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和思维模式,在两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D.欧洲的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饶有趣味地提出问题“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以学生的回答引出一种片面的认识:把科学等同于技术成果。

B.技术的发明能给社会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科学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物质利益,不能功利性地理解科学。

C.人,应当不仅仅满足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应该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因而需要科学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图景。

D.科学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非科技功能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3.文末“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这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5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