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人食指:我这样写歌 李翚 庄劲扬 “我就是喜欢写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人食指:我这样写歌

李翚 庄劲扬

“我就是喜欢写诗,就是写了几首当时那个环境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诗”。2009年10月食指在中国诗坛第一次专门为他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要用“大师”、“英雄”、“先驱”这样的词句来界定他。

研讨会期间,食指大多时候都是低着头默默地聆听、记录,只是偶尔对专家们坦诚地对他的诗做出“文本还不够精美”、“部分诗歌在语言的美感方面还欠火候”这样的评价时,抬起头来频频点头。在历时近3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主持人请他再次致辞,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朗诵了他的诗作《我这样写歌》:“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一个人承受心灵的寂寞/年年如此,日月如梭/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

诗人喜欢朗诵。南京大学的文学评论家傅元峰副教授说,食指是那种能背下自己所有诗的人。食指点头,“这都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

食指在诗作《世纪末的中国诗人》中说自己是“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不过,如果不是因为中考失利,他很可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都是5分的特优生,居然没考上,只好学文了。”

“我是从一些批判文章里偷学的”,食指有些狡黠地笑着谈到了他的诗艺学习之道。

“文革”期间,几乎读不到什么书了,诗歌也都是政治口号语体。但食指却找到了自己的源泉。他从《文学评论》里读到了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外国诗歌,虽然大多只是片段,他也觉得太美了。

食指偷学的第二个源泉是刘白羽的藏书。当时刘白羽已经被造反派打倒,书房被查封,里面有很多国外的诗歌集,食指就和伙伴们从天窗翻进去“借”书来翻阅。

第三个源泉是当时能够公开出版的国外近代诗人的诗歌,普希金、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都阅读吸收。

而让食指感到尤为幸运的是在写诗的起步阶段得到了“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何其芳。何其芳是最早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黑帮分子”,当时已很少有人敢去家里看望他。食指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他的诗,很仰慕他。食指回忆那天去何其芳家的情形时说,那是1967年夏天的一天,我穿一条短裤,一件背心,像小孩一样。何其芳的女儿何京颉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虽然当时郭路生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可父亲没有把他当成是小孩子,而视他为同辈人,与他滔滔不绝地谈着新诗的创作、发展,诗歌的韵律、语言等等,对郭路生所提的问题也一一做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从那以后,食指就经常带着自己的诗歌去何其芳家向他请教。他说,“何其芳把我引向了正道”。遗憾的是,不久何其芳就离开北京,而食指也于1968年12月下乡去了……

1966年——1969年,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论调甚嚣尘上,一派“全面内战”之势。食指却在这几年里完成了他“最为辉煌的青春期创作”,大部分代表作都是这几年写的,诗人林莽认为食指的这些作品“是对那些心灵命题的记录与回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食指1968年12月作为知青去山西时,在火车上写成的。他写道:“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翻译家戈宝权的女儿戈小丽当时与食指一起下乡到了山西杏花村,她在回忆文章中说 “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食指的诗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知青插队的地方。

食指觉得幸运的是,那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他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上,而没有完全解读他的那两篇长诗《鱼儿三部曲》和《海洋三部曲》。按那时的标准,这两首才是真正的“反动”诗,都直接指向了“文革”与红卫兵。

“幸好我的诗只是在传抄,而且传到上面的是些短诗,躲过一劫”,食指这样说。

1973年,在青春还在奔放地燃烧时,诗人却在理想幻灭爱情受挫的打击下精神抑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从这一年第一次住进北京第三福利医院,直到2002年,食指在这家精神病疗养院断断续续住了12年。

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食指仍然坚持思考,坚持写诗。“我知道进福利院是一种沉稳,于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2002年他从福利院走了出来,有了新的家庭,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食指的诗作《我这样写歌》中提到的“精神的折磨”指的是他在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在精神病医院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

B.在中考中,成绩本来很好的食指却意外没能如愿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天文学,所以只好选择去学习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文学。

C.为了更好地创作诗歌,食指去何其芳家拜访,并与之从新诗的创作、发展谈论到诗歌的韵律、语言,一些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D.《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都是食指的代表作,其中前者形象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远离家乡的知青的心情,广为传抄。

E.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通过食指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一些细节描写设置悬念,后文通过对食指下乡和生病的详细叙述揭开悬念。

2.从前三自然段研讨会期间的言行,可以看出食指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中考失利选择学文后,哪些因素使得食指一步步到达创作的巅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诗人的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做诗人如此,做人亦应如此。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为人谦逊: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要用“大师”这样的词来界定自己,对专家们指出的问题虚心接受;②淡泊名利:在研讨会结束时作为致辞的诗里,有“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等句子;③热爱工作:作为一位诗人,喜欢写诗,诗作都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喜欢朗诵,能背下自己所有的诗。 3.①自身的努力:在学习资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找到被批判的外国诗歌、刘白羽的藏书以及公开出版的外国诗歌作为学习的源泉。②“高人”的指点:在写诗的起步阶段得到了何其芳的指点,并常去登门拜访请教,逐渐走上了诗歌创作的正道。③环境的造就: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经历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开始思考并记录当时那个环境下年轻人特有的心灵命题。 4.我认为无论别人在背后如何指点损伤,都应该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在文本中:①在文革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患病住院期间,食指必定会被人指指点点,但他依然坚持去做作为诗人应该做的事情;②在文革期间,诗人翻入被造反派打倒的刘白羽的书房“借”书,敢于去被打倒的何其芳家里看望他,甚至写了一些“反动”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别人不理解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动摇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解析】 1.1】 试题分析:A“精神的折磨”不止是在精神病医院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B食指对文学并不是“不怎么感兴趣”;E文中没有对食指生病作详细叙述。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 2.2】 试题分析:解答时抓住第2段的描述,概括出“为人谦逊”,抓住第2段“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概括出“淡泊名利”,结合全文内容可体会出“热爱工作”。答题时要先概括特点,再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答题区间在6—9段。第6段叙写了他从《文学评论》感受到的美,第7段叙写了他从刘白羽的藏书中获得了濡养,第8段叙写他从公开出版的国外近代诗人的诗歌获得的启发,第9段叙写了他得到了“高人”何其芳的指点。理解了以上内容,然后分条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要注意几点:赏析关键语句,可结合语境分析词句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可从词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入手,举出典型例句,分析其意义和艺术效果;可结合文旨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分析语言时,选择例句必须典型,分析要有理有据,力求避免空洞浮泛。概括中心时,首先,要给文本划分层次,并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其次,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筛选出主要信息。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推敲语言,在表述上尽量简练、合理。 4.4】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探究文本的主题。根据文章最后“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食指仍然坚持思考,坚持写诗。‘我知道进福利院是一种沉稳,于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坚持思考”与“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再结合诗人在文革中的表现,就可获得人生的贴迪——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的时候,不要在乎他人的不解、反对、背后的指指点点,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解答时既要注意紧扣文本,又要联系现实适当展开。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通过                          述说自我既有芬芳又兼具光泽,纯洁品质丝毫没有减损,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韩愈《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3)《蜀道难》中                         两句,用鸟儿的啼鸣与互逐渲染了蜀道悲凉孤寂的氛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

鸣沙①过雁

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於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於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於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於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对什么是诗的问题的探讨中,人们发现了诗歌与情感的关系。西方最早对于诗歌情感的研究始于柏拉图。他从情感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的研究已深入诗歌的本质之中,为后来的诗歌理论研究开辟了道路。继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从理论上对诗歌进行系统研究的人。他对情感的观点是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一种反叛。他不仅认为情感是人应当有的,而且还针对柏拉图说诗人通过情感“摧残理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怜悯与恐惧之情是受理性指导的。在浪漫主义时代,诗歌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的重视,情感成为诗歌的集中表现,情感成为诗人所追求的最终的艺术审美理想。诗人华兹华斯把诗歌的情感看成诗歌的灵魂。不仅西方注意到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密切关系,我国也是如此。我国古代对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人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在诗歌里,情感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生发的自然意志,也不是任由情感泛滥的自由意志,而是经过理性的陶冶,自然情感转变而成的理性的伦理情感。在诗歌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从自然情感转化而来的伦理情感。因此,诗歌的创作和审美欣赏都是同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伦理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创作是诗人同模仿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的结晶。同样,读者对诗歌的欣赏也是他们同诗人和诗歌的情感交流,诗歌欣赏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伦理情感的心灵对话。诗人要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读者的情感,使读者的心灵激动起来,或感到快乐,或感到悲痛,首先就要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伦理情感,这才能将情感化作一团火焰,熊熊燃烧起来。浪漫主义者打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是模仿的理论垄断,把艺术看作是情感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把一种情感变成一种鲜明的意象。他们把艺术家所要求的客观现实的再现看成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现,认为直觉的功用在于赋予形式以情感,作品是否伟大就在于情感能否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现出来。

在古代,最初的诗歌主要不是通过阅读而是通过朗诵并伴以音乐和表演表达的。只是在印刷术得以普及以后,诗歌文本的普及才得以实现,教育的普及才变为可能,诗歌的读者才最终出现。朗读诗歌通过声音轻重缓急,从而把读者的情感引发出来,随着读音的变化,这种情感有时似涓涓细流,有时似洪水泛滥,读者自己的情感也就融化在诗歌之中了,并在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受到诗歌的美的陶冶。

韵律对于诗歌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韵律是诗歌生命的律动。在诗歌艺术中,韵律也是情感借以存在的形式。诗歌无论是缺少韵律还是缺少节奏,都会造成诗歌艺术生命的残缺,因而诗歌的情感就会随之消失。

(摘编自聂珍钊《论诗与情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柏拉图是西方最早对诗歌情感进行研究的,他从情感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的研究深入到了诗歌的本质,为后来的诗歌理论研究开辟了道路。

B.亚里士多德对诗歌情感的观点与他的老师柏拉图不同,他不仅认为情感是人应当有的,而且还认为诗歌的情感支配着诗歌的理性。

C.诗歌的情感在浪漫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大的重视,情感成为诗歌的集中表现和诗人所追求的最终的艺术审美理想,有诗人把诗歌情感看成诗歌的灵魂。

D.我国古代也注意到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密切关系,“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最能代表我国古代对于诗歌情感与伦理的关系的独特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然生发的自然意志和任由情感泛滥的自由意志,都不是诗歌里的情感,诗歌里的情感是经过理性的陶冶,自然情感转变而成的理性的伦理情感。

B诗歌的创作和审美欣赏与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伦理情感联系紧密,因为诗歌里从自然情感转化而来的伦理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C.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情感交流,前者是创作者与模仿的对象之间,后者是欣赏者与诗人、诗歌之间,而诗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伦理情感的心灵对话。

D.诗人只要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伦理情感,就能将情感化作一团火焰,熊熊燃烧起来,使读者的心灵激动起来,或感到快乐,或感到悲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浪漫主义者认为,客观现实的再现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他们的观点是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突破,催生了伟大的艺术作品。

B.在古代,最初的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诵并伴以音乐和表演表达的,印刷术、诗歌文本、教育三者的普及,推动了诗歌读者的出现。

C.读者通过声音轻重缓急的朗诵,引发情感,把自己的情感融化在诗歌里,并在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受到诗歌的美的陶冶。

D韵律对于诗歌意义重大,是诗歌生命的律动,诗歌如果缺少韵律,就会造成诗歌艺术生命的残缺,诗歌的情感就会随之消失。

 

查看答案

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                  ;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在放纵和坚守那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有的人跟你走得很近,                ,而是你背后的权势。有的人与你好得一塌糊涂,笼住他的不是情义,而是比情义更现实的金钱。

在失势和贫穷之后,你一下子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人世冷暖。最热乎的人,一下子变成了最苍凉的面孔。原来,亲热与冷漠,熟悉跟陌生,亲近和疏离,中间只隔着你有用和没用。不要怨人情薄似纸。势利的人所给你的,原本就是虚假的真诚和虚妄的热闹。只是,你若愿意活在这种虚空里,热闹散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