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① 柳宗元 破额山②前碧玉流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注】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柳州时。破额山:象县沿江的山。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1.本诗第一句描绘了柳江怎样的景象?对写曹侍御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破额山前,江流色如玉碧,质如玉纯,一平如镜。描绘了柳江优美、清幽的景象,烘托了曹侍御过象县时遥驻木兰舟以诗见赠的美好形象。 2.(1)对曹侍御惦念自己的感念之情。曹侍御惦念贬谪柳州的自己,自己不禁感到春风满怀,情谊如潇湘之水绵长不尽。(2)无法表达思念的悲哀之情。春风和暖,蘋花盛开,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自己欲采蘋花相赠,也无自由。(3)处境险恶,忧愁苦闷之情。最后一句暗隐无路献忠心于朝廷之意。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第一句描绘了柳江怎样的景象?对写曹侍御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本题既考查景物形象,又考查写作的技巧。对于第一问,考生应抓住诗句中的景物,进行描绘,然后概括特点。“破额山前碧玉流”,“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诗人抓住山与水写出了柳江清幽的景色。对于第二问,是考查景物对人物的作用,一般是烘托或反衬。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然后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第一问,考生应圈划出诗句中的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绘,最后用四字概括其特点。对于第二问: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应先抓住第一句中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然后再看这样的景物对人物所起的作用。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考生可在整体感悟词的意境的基础上,抓住描写的关键词来理解。前两句写景,面对清幽之景,“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诗句中的景物形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少开敏,年十四,见特进李峤,峤称有王佐才。开元初,姚崇复相,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数讽崇年老宜避位。时宋璟在广州,因劝崇举自代,崇用其谋。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马怀素等绪次四库书,表澣为副,改秘书少监。是时,开府王毛仲宠甚,与龙武将军葛福顺相婚嫁,毛仲请奏无不从。澣乘间曰:“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高力士小心谨畏,可备禁中驱使,腹心所委,何必毛仲哉?”又言:“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惟陛下密此言。”帝嘉纳,且劳曰:“卿第出,我徐计其宜。”会大理丞麻察坐事,出为兴州别驾,澣往饯,因道谏语。察素奸佻,遽言状。帝怒,召澣入殿中曰:“卿向疑朕不密,而反告察,谓何?且察轻躁无行,讵不知邪?”澣免冠顿首谢,贬高州良德丞。久之,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征其入;招还流人五百户,安辑之。复徙汴州。澣中失势,益怅恨,素操浸衰。更倚力士助,得为两道采访使,兴利以中天子意,裒货财遗谢贵幸。纳刘戒女为妾,不答其妻。李林甫恶其行,欲挤而废之。会其幕府坐赃,事连澣,诏矜澣老,放归田里。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留司东都。卒,年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B.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C.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D.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三公之下,隋唐后为散官。

B.四库,我国古代宫廷藏书之地,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类图书,这里指《四库全书》。

C.顿首,磕头,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语书简表奏结尾,表示致敬。

D.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泛指衙署,借指将帅或幕僚、幕宾,文中指齐澣的下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澣少年聪颖,可为王佐。他十四岁时见到李峤,李峤称赞他有能够辅佐帝王的才能。后来他果担大任,任职中央、地方,为朝廷做出贡献。

B.齐澣多次谏言,为人坦诚。他直言劝谏姚崇让出宰相职位,当面说宋璟不如前任,奏报皇帝王毛仲和葛福顺的姻亲关系,提醒皇帝加以提防。

C.齐澣口风不严,仕途受挫。他劝谏皇帝保守秘密,但自己却对大理丞麻察漏了口风。皇帝知道后大怒,齐澣摘帽谢罪,被贬为高州良德县丞。

D.齐澣中年失势,操行衰败。他努力兴利迎合皇帝的心意,又搜集财货赠谢位尊且受君王宠信的人,后娶刘戒的女儿为妾,不理睬自己的妻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

(2)帝嘉纳,且劳曰:“卿第出,我徐计其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引发了人们对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关系的热议。有人认为很难说清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异;有人认为两者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显然,这些认识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现实世界中,人的主体形态多层次、多样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而“普世价值”,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经历了从西方宗教的普世主义,到西方神学家倡导的普世伦理,到而今代表西方强势话语、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的演变过程。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坦言:“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

揭露“普世价值”的本来面目,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相反,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人类的深层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具有共性,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难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因而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正因如此,不同文明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似的价值观念。所以,共同价值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把共同价值混同于“普世价值”,没有认识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倡导主体方面,我国是前者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代表的是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为广泛的爱好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世界民众;美国是后者的倡导者,代表的是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条件方面,前者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的多样性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后者则是打着西方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的是西方文明中心论。在战略目的方面,前者的提出,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从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后者的提出,则意欲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价值共同体,其目的绝非帮助其他国家走上康庄大道,而是为了颠覆不符合自身意愿和利益的他国政权,以获取巨大的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

总之,共同价值反映的是不同个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性。它不是某个地域特殊价值的人为提升,不能由任何人的主观设计而产生,只能在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自然形成。那种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价值包装成“普世价值”并强迫其他国家、民族人们遵行的企图和做法,最终会不得人心,也不能得逞。

(摘编自项久雨《莫把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论断,有人忽视了或无视其与“普世价值”的差异。

B.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的主体形态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时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所以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

C.普世价值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历经由普世主义、普世伦理,到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的演化。

D.普世文明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在文化方面统治其他社会和某些社会模仿西方作辩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文明相互隔绝也会产生相似的价值观念,是因为人类自身某些条件存在共性及所遇客观情况可能相同。

B.倡导共同价值的我国代表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民众;倡导普世价值的美国代表西方的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C.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认为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普世价值以西方文明为中心,要同化世界文明。

D.共同价值的提出,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普世价值的提出,意欲颠覆他国政权,获取战略利益和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有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明确了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所指。

B.共同价值的存在,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的真实反映;承认而不是否定共同价值的存在,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

C.共同价值和普世价值在倡导主体、形成条件、战略目的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混淆或故意混淆二者区别是因未看到普世价值的欺骗性。

D.共同价值反映的是不同个体、民族、国家的共性,它是在人类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__①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__②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_③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