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民日报》推出“创新升级中国制造”专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日报》推出“创新升级中国制造”专栏,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业品牌在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创新,也为制造业做大做强品牌提供借鉴。

B给学区房降温,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理念的差距。

C近年来,为保护候鸟,不少地区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湿、改善湿地水质等措施,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为人与候鸟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D据介绍,此项改革受益面很广泛,全国240多万家餐饮食业、1400多万从业人员将从中受益,企业将减轻应付“办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

 

C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展现”缺宾语,可在“推进创新”后面加“方面的成绩”。B结构混乱,“关键在于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改为“关键在于教育公平”或“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D搭配不当,“减轻……成本和时间”不搭配,可以把“减轻”改为“减少”。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关键在于教育公平”或“教育公平起决定作用”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          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          ,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 ,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 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 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达观,还表现出对自己将不久于世的伤感。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小说多次写到雨,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衬托出小说中人物悲伤的心境,也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D.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E.小说靠情节取胜,作者坦陈直白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曲折,语言明白易懂

2.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4.村里人一直叫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祝福》中“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原因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人为他们哀叹的名句是“                     ”。

(3)李煜在《虞美人》中                      两句以水喻愁,表达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再的不尽哀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

1.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仁宗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奴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

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节选自《宋史·宋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B河阳专揩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C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庠喜好读书,文学名闻天下。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善于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撰写过《补音》。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时,他担责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原本宰相推荐他弟弟宋祁,但皇上一 向认可宋庠。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