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代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要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是世界最优秀的饮食文化。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所以食物要达到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古代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这与现在流行的“多运动,少吃饭”的减肥理论是一致的。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因为它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

 

1.C 2.A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曲解了文意,根据文本“中国饮食文化是……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另外,“世界最优秀的饮食文化”文中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所有食物要达到对疾病防治的作用”错误,不是所有食物,属以偏概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B.“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五段中是“只有……才......”;C.“这与现在流行的‘多运动,少吃饭’的减肥理论是一致的”错误,原文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D.属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混淆逻辑范围;C项无中生有,D项强拉因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惰。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2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学生上网普及率

小学875%

初中914%

高中939%

学生上网内容

玩游戏524%

QQ聊天402%

学习和其他74%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

反对72%

赞成23%

顺其自然15%

家长反对的原因

影响学习54%

接触不良信息41%

其他5%

 

1全面把握图表信息,从学生或家长的角度概括一条结论。不超过40字

(2)就你的结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       ,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哲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           ,但是却被它哲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哲了你总之,           因为一旦哲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数据的发展要遵循实践应用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科学路径。事实上,在大数据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己经有很多关于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基于这点,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利用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推动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A理论的升华一定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即使不少大数据实践应用是在理论研究之前。

B虽然实践应用是先于理论研究,但是凝炼的理论升华是实现大数据社会价值的必须。

C因为理论指导实践是普遍的科学研究路径,所以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理论是很重要的。

D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厚此薄彼的做法是错误的发展路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二十年前满是农田的城乡结合部,到如今五方杂处的“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发展浓缩了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

C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遏制这一驾车恶习。

D影片《美人鱼》不但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的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