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之,入令被中卧。令还,大怒,将加严罚。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若不暂,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越即焉。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逸解衣炙                  不坠青云

B便呼上车,谈良久          我而相违

C荐逸                    州司临门,急星火

D令奇而释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 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吏\ 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除逸\ 名斥遣之

C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D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B光逸弃官投奔辅之后,得到辅之的举荐,但看重门第的太傅越却拒绝征召。

C任门亭长时,因其奇异的才能受到前来县令家的胡毋辅之和荀邃的赏识,却被妒才的县令除名。

D再次投靠辅之的光逸,在乱世中无所作为,于是借酒浇愁,昼夜酣饮,被时人称为“八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1.B 2.C 3.B 4.(1)①君子怀着仁安爱之心,您一定不会这样做,所以我就睡下了,一点也没有迟疑。②征召的文书到达郡县,郡县长官都认为文书有误,仔细核实才确认是光逸,于是郡县长官准备好礼物为他送行。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前者代词,代物,后者助词,相当于“的”,B项,都为介词,都是“和,同。”C项,都为介词,前者相当于“向”,后者相当于“比”;D项,都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A项“之”助词,译为“的”,把“的”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之”是代词,可见用法不同。 2. 试题分析: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令”“吏”“除”“斥”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令”“吏”“除”“斥”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3. 试题分析:A项并未受罚,而是去“奇而释之”;C项,“奇异的才能”是胡毋辅之的猜测,赏识他的只有胡毋辅之;D项“无所作为,借酒浇愁”为无中生有,被称为“八大”的是包括光逸、胡毋辅之在内的八个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A项并未受罚,而是去“奇而释之”;C项,“奇异的才能”是胡毋辅之的猜测,赏识他的只有胡毋辅之;D项“无所作为,借酒浇愁”为无中生有,被称为“八大”的是包括光逸、胡毋辅之在内的八个人。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尔”“疑”“书”“审”“遣”。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申”“不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光逸,字孟祖,是乐安人。最初在博昌当个小官,县令派光逸送客。光逸冒寒而去,浑身又冻又湿,回来时县令不在,光逸就脱下衣服烘烤,自己钻入县令的 被子里躺着。县令回来后大怒,要狠狠的惩罚他。光逸说:我家里穷,只有一身单衣,衣服弄湿了也没有换的。如果不临时的取个暖,势必要冻死。您怎么会因吝 惜一床被子而杀死一个人呢?像您这样的君子都是仁爱的,必然不会这样做。所以没有犹豫就睡下了。县令惊奇于他的言行,而把他释放了。 后来光逸做了门亭长,去京师迎接新县令。胡毋辅之和荀邃一同前往县令家,远远看见光逸,(辅之)对荀邃说: 那人看起来是个才能出众的人。(胡毋辅之与荀邃)于是就喊(光逸)上车,与(他)谈了很久。果然是个人才。县令见到客人没进来感到奇怪,小吏告诉(胡毋辅之)评价光逸的话, 县令很生气,将光逸除名并赶走了他。 后来被推举为孝廉,做了州的从事,不久辞职投奔辅之,辅之当时是太傅越的从事中郎,就向太子傅越举荐光逸,傅越因为光逸出身贫寒而不答应。傅越后来 由于在一次饮宴中,责怪辅之没有向他推举人才,辅之说:以前推举光逸,是因为您嫌弃光逸出身贫寒而不答应,不是我不推举呀。 傅越马上召见光逸并授与官职。征召的文书到达郡县,郡县长官都认为文书有误,仔细核实才确认是光逸,于是郡县长官准备好礼物为他送行。 不久因为世道艰难,光逸渡江躲避战乱,再次投奔辅之。刚刚来到时,和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等人披头散发赤裸上身,关起门喝酒已 经多天。光逸打算推门进去,守门的不答应,光逸在门外的狗洞脱了衣服露出头偷偷地看着大声呼喊。辅之惊讶地说:其他人绝对不会这样,(这人)必定是我们 的孟祖。马上叫他进来,就跟他一起喝酒,不分白天黑夜。当时人们称他们八达。元帝任命光逸补军谘祭酒。中兴建,任命给事中,在当官期间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1)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2)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3)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4)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5)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6)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7)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8)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9)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10)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是其具体表现。

B.作者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文化分为两部分,并认为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C.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与“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B.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C.佛教文化不是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它不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

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虽然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剧烈冲击,但中国文化最终也不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C.深义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D.基督教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是“鬼学”,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冯友兰关于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孔子不谋而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其中一个是3岁的孩子,他在被妈妈使劲拽走时还不停地回头看。实际上,这名男子是约夏•贝尔(JoshuaDavidBell),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用同样的45分钟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①      ,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②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贫乏的自已.和这样贫乏的自已呆在一起很没意思,再无聊的消遣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③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月夜》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虫声新透绿窗纱。

A.睡起秋声无觅处

B.天涯静处无征战

C.今夜偏知春气暖

D.寂寞空庭春欲晚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①、②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杜甫是这一座大成之诗苑中,       的一株大树,其所垂挂的繁花硕果,足可供人     

A①耸拔荫蔽,根深干伟,枝叶纷披  ②无穷之采撷,无尽之玩赏 

B①枝叶纷披,根深干伟,耸拔荫蔽  ②无穷之玩赏,无尽之采撷

C①根深干伟,枝叶纷披,耸拔荫蔽  ②无穷之玩赏,无尽之采撷

D①根深干伟,耸拔荫蔽,枝叶纷披  ②无穷之采撷,无尽之玩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