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 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 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 来客敬茶, 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 之用, 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 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 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人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 “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 来提神防睡。“茶苏” 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 字上。正是在这个“悟” 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 “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 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 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 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茶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B.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同的茶文化也体现山礼仪的观念。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荣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潘以香料,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府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足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咪、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B.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诚,因此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

C.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这和作为本草的茶Ri-下气、除好觉、消宿食、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

D.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市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记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

D.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问,也可以营造出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

 

1.B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项B对应的原文“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选项“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荣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范围混淆、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B对应原文“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选项“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荣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最迟”和“开始”,混淆时间范围。 2.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选项中“不是”“而是”偷换原文的“着重”。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范围混淆、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A对应原文“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选项中“不是”“而是”偷换原文的“着重”。偷换概念。 3. 试题分析:选项C对应的原文“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 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选项中“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选项C对应的原文“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 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保持高尚的情操”是,“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的必要条件,选项“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把必要条件变为充分条件,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在“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廉、拼、跌、梦、稳、创”入围候选字。

请从以上入围的六个候选字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话题(选中的两个字可以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但要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围绕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指出此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可是近些年,它成了一种营销手段。      ,一味以“抬高”为能事,动辄说“跨时代”“里程碑”“惊世之作”。有的则靠名人推荐来吸引读者,一些名人不负责任地乱吹,让许多读者信以为真,       。还有就是书是好书,但腰封俗不可耐,让人无法忍受,读者买到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撕下腰封直接扔进垃圾桶。当然,        ,也有不少腰封做得洁净、雅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涟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浙江省湖州市善涟镇生产的“湖笔”,           ,自元代以来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春秋战国时,吴国叫“不律”,楚国叫“插(竹)”。                       ,《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①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

②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

③而白居易称毛笔为“毫锥”

④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

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

⑥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A.①④②⑤⑥③

B.④①②③⑤⑥

C.⑥②①⑤④③

D.⑥④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