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面对无耻小人的恶毒诬蔑和...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面对无耻小人的恶毒诬蔑和攻击,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品行。至死不悔的诗句是:“            ”。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用“           ”两句以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两句含蓄表达了苏轼渴望被重新任用的心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犹”“燕然”“未勒”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秦楼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2.故园:向子于政和年间曾卜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此处即指宛丘居所。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

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其庐           造:造访,拜访

B.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曰   饬:告诫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在制度法律生活等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B.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C.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D.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狭义文化和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广义文化两类。   

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B.佛教中与知密切联系的行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不能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但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早期佛典中却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因为佛教为了求得生存,只能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

D.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面。原始佛教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佛教中的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行的方面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与行密切联系的知的方面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

C.深义文化是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中综合、提炼、升华出来的,范围最小,所以无法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D.随着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渗透,其影响一定会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终有一天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15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边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内罗毕,一名妇女在捡垃圾的间隙看书

照片配文: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校《起航》杂志社准备为高三同学开辟一个专栏“梦想照亮现实”。请以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该栏目征稿宣传词,要求紧扣专栏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