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病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牛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文流方式,更多时候成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有诗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南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会感在心用心去歌唱。唱的内容就是人的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D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逆推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曲解文意。 2.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张冠李戴,选项B偷换概念,选项D无中生有。 3.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四君子”是指战国时期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的四位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他们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B.“君子六艺”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始于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即礼、乐、骑、御、书、数。一是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义》《乐》《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指的是后者。

C.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初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们继承杜甫“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明确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主张,继承了古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精神。

D清代何惟棣《论诗》中自注“昔人称太白、长吉、义山为三李”。“三李”即“诗仙”李白(字太白)、“诗鬼”李贺(字长吉)、“诗魔”李商隐(字义山)。其中,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晚唐诗人李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句子中,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身死人手,未天下笑者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贵无贱,长无少        望民之多与邻国

B.非能水也,而江河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峨眉巅

C.无能小将,不足挂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凡六百一十六,命曰《琵琶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长叹。(坐:席地而坐)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苦恨:愁苦怨恨)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随便便)

D.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只是听说)

 

查看答案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她         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②她张着口         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③她很胆怯……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          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A.怔怔    讪讪    惴惴

B.讪讪    惴惴    怔怔

C.讪讪    怔怔    惴惴

D.怔怔    惴惴    讪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