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轊(wèi):车的末端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争            道路

B齐人未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           北:败逃者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遣使约降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之君也

B.五千人衔枚击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C.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宗亲,起先只是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赏识。即墨守将战死,田单在安平一战中的表现,大家认为他熟知兵法,一致推举他作将军。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他趁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开燕国,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掘开齐人坟墓,烧死齐国降兵,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授意城中富豪贿赂燕将,令对方松懈。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夫始如处女人开户后如脱兔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1.C 2.C 3.C 4.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5. (1)齐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有两座罢了。 (2)只担心其他将领前来带兵,即墨城就会被攻破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乘,登上,上城。(联系:乘彼垝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C 以,连词,表目的,来。A 介词,对/介词,比;B 副词,于是/副词,就着;D 于是/竟然。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D项“乃”表转折,译为“竟然”,把“竟然”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乃”是“于是”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 3. “烧死人”是指焚烧墓中死尸。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烧死人”是指焚烧墓中死尸。 4.首先通过重点动词确定停顿,然后具体的分析名词的前后位置。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5.重点词语:拔、耳、残。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拔、耳、残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定语后置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国都城临淄作一名佐理市政的小官,没有受到重用。后来燕国派遣乐毅攻破齐国,全部降服了齐国的城邑,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燕将就领兵向东围攻即墨,即墨大夫出城迎战,战败阵亡。即墨城里的军民共同推举田单作首领,立田单作将军,据守即墨抵抗燕军。不久,燕昭王去世,惠王登位。他跟乐毅有嫌隙。田单听到这个情况,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死,齐国城邑没有被攻下的不过两座罢了。乐毅怕被诛杀不敢回来,他以伐齐为名,其实是想拖延战争而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没归附,所以姑且缓攻即墨来等待他们归顺。齐国人所害怕的,只担心其他的将帅到来,那即墨就无法保全了。”惠王认为这说法对,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于是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忿忿不平。田单再一次施展反间之计,说:“我们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宗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那真是心酸的事。”燕军就全部掘开坟墓,焚烧死尸。即墨军民从城上望见,全都伤心哭泣,都请求出城厮杀,愤慨情绪增涨十倍。田单知道士兵可用了,就命令披甲的士兵都藏匿起来,让老弱残兵和妇女上城防守。派使者去到燕军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民间黄金,得到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去送给燕将,燕军因此更加松懈了。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一千多头牛,给它披上大红绸绢制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花纹,捆缚刀刃在它们角上,把渍满油脂的芦苇子捆在牛尾上,点燃它末梢。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夜里从洞穴里驱赶出牛,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后面。牛尾烧得发热,狂怒地奔入燕军,燕军在夜间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军看见它们都是龙纹,被碰上的全部非死即伤。五千人趁机闷声不响地攻击。城里的士兵大声吆喝跟着他们,老弱妇孺都敲击铜器助威,敲得震天价响。燕军大为惊骇,败溃逃跑。齐人就杀死了他们的主将骑劫。燕军惊惶失措四处逃窜,齐人紧追败军,经过的城邑全都叛离燕园而归附田单,齐国所沦丧的七十几座城池悉数收复。 太史公说:“战争是用正面的军队同敌人交战,用出敌不意的奇兵取胜。会用兵的人能出奇谋而变化无穷;奇正相互转化,就像玉环一样,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用兵开始时要像柔弱安静的少女,使敌人轻慢疏忽,大开营门(不作防备);后来敌人中计,自己就要像狡兔脱逃那样快速进击,使敌人来不及抵挡(距:通“拒”),这是田单所说的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病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牛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文流方式,更多时候成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有诗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南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会感在心用心去歌唱。唱的内容就是人的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四君子”是指战国时期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的四位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他们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B.“君子六艺”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始于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即礼、乐、骑、御、书、数。一是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义》《乐》《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指的是后者。

C.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初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们继承杜甫“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明确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主张,继承了古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精神。

D清代何惟棣《论诗》中自注“昔人称太白、长吉、义山为三李”。“三李”即“诗仙”李白(字太白)、“诗鬼”李贺(字长吉)、“诗魔”李商隐(字义山)。其中,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晚唐诗人李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句子中,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身死人手,未天下笑者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贵无贱,长无少        望民之多与邻国

B.非能水也,而江河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峨眉巅

C.无能小将,不足挂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凡六百一十六,命曰《琵琶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长叹。(坐:席地而坐)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苦恨:愁苦怨恨)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随便便)

D.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只是听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