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题。 信 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题。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的身世之谜为暗线

B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士埋下了伏笔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是因为他觉得将军虚伪、阴险

D汉克最初看到平静的斯曼时就产生了不祥的感觉,事实证明斯曼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E小说结尾交代了将军遇害的真相,他没想到生前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欺骗他枪杀他。

2.依据小说的故事进程,从汉克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关于小说结尾段,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AE 2. (1)汉克负责将军卫士的初选工作,隐约察觉斯曼的不同寻常。(开端) (2)汉克发现斯曼的真实身份,对将军的态度从不解到恐惧。(发展) (3)汉克对斯曼的遇害感到疑惑,发现斯曼的枪里没有子弹。(高潮) (4)汉克明白斯曼遇害的真相后,杀死将军。(结局) 3.观点一: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①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将军到底是被谁杀的?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或者是他的对手?②主旨表达更加含蓄。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味得出,更富韵味。③小说情节在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扬善的主流思想。观点二: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①情节更完整。②汉克的形象更鲜明,更丰满。③主旨更加突出。 【解析】 试题分析: 1.A项,明暗线说法不成立。E项,情节结尾只能算是“暗示”,并未做明确的“交代”;而且“欺骗”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CDE考核内容,选项AB考核手法。其中A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注意按着小说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方式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3.首先明确结尾所写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不超过10个字。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                       (guo zao)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动物游戏之谜》)

(2)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              (cui can)夺目的大球状星团。(《宇宙的边疆》)

(3)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                (du zhuan)某种虚伪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为渲染蜀道之险,状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两句是:“           。”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借傍晚时分捣衣的砧声来抒写羁旅乡愁的两句是:“                                。”

(3)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揭示昭君悲剧原因、表达万千遗恨的两句是:“          。”

(4)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往事不堪回首的怅恨情的两句是:“                。”

(5)李商隐《马嵬》中“                 。”两句借用夜间刁斗和拂晓鸣唱这两个报时意象,形象地表现唐玄宗“昔安今危”的处境变化。

(6)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现琴声暂停时,于静默之中蕴蓄一股深藏的愁绪与恨意。

(7)《琵琶行》中“                ”两句,形容乐声杂乱难听的,借贬谪地不如意的环境,衬托自己“不得意”的境遇。

(8)韩愈在《师说》“                    ”两句中,指出孩子从师存在的误区,只是学习小知识;从而提出教师的职责应从习字断句,扩大到“传导授业解惑”。

(9)《师说》中“                        ”两句,揭示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由拒绝从师的现象。

(10)贾谊在《过秦论》中陈述秦始皇登基称帝、用酷刑奴役天下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

①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冠绝一时的舞蹈家。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女子或装持剑而舞。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七年。时杜甫年已55岁,流寓夔州,目睹李十二娘舞姿,闻其先师,抚今思昔,记起玄宗年间曾观公孙大娘之舞剑,赞叹其舞技高超。

②今粟堆:今粟山,是玄宗陵墓所在。瞿塘石城:指夔州,地近瞿塘峡。拱:两手合围的粗细。

1.诗题中的“行”是指                

2.简析诗中划线句子“罢如江海凝清光”。

3.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诗中惋伤之情有几层意思?结合全诗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轊(wèi):车的末端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争            道路

B齐人未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           北:败逃者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遣使约降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之君也

B.五千人衔枚击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C.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宗亲,起先只是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赏识。即墨守将战死,田单在安平一战中的表现,大家认为他熟知兵法,一致推举他作将军。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他趁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开燕国,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掘开齐人坟墓,烧死齐国降兵,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授意城中富豪贿赂燕将,令对方松懈。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夫始如处女人开户后如脱兔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