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

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A 【解析】 试题分析: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则饱含沉郁之感。今昔之间,战乱频仍,身世飘荡,夙愿难以实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本题所考查诗歌来自课内,考生要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查看答案

下面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鹿门月照开烟树”中的“开”字用词生动,意境全出。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竞消,树影清新。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高蹈出世、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此二人均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C.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三苏”。

D.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 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    凝涕    捣衣砧    回眸一笑

B.岩霏    訇然    东南坼    戎马生涯

C.舟楫    刈旗    工技击    踌躅满志

D.俳优    逸豫    暴霜露    切中肯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一次以“诗词影响生活”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同学:不管当下的学习如何枯燥,我们都要学会读诗诵词,因为生活还有诗歌和远方。

乙同学:网上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歌和远方”,生活不需要凌空蹈步的文艺调调,生活需要脚踏实地。

丙同学:诗词是诗人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展示。人生只有一辈子,但通过读诗诵词我们可以活几辈子。

丁同学:通过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各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生活。

……

请你就诗词对生活的影响表明你的态度,阐释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