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

对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B.游人只江南老                合:应该,应当

C.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

D.请归取其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这个句子出自《六国论》,意思是“与秦国结交而不帮助五国”,其中“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结交”。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内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应熟练掌握课本中学到的实词,做好课内实词迁移,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牧连

②忧劳可以

③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④盖世强援,不能独

君臣之首

⑥客奋椎左右

⑦闾里之侠皆

天下之奇才

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⑩余既耸然

A.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⑩∕⑨

C.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⑨∕⑩

D.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⑩∕⑨

 

查看答案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查看答案

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