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 ,夷歌数处起渔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杜甫)

(2)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登岳阳楼》杜甫)

(3)小山重叠金明灭,                                    ,弄妆梳洗迟。(《菩萨蛮》温庭筠)

 

(1)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 (2)乾坤日夜浮,老病有孤舟。 (3)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注意“鬓”“蛾眉”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宋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雨睛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被光怪陆离的形象的海洋淹没了。不管是电视屏幕,还是公交车体广告,或者商店橱窗,触目全是形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用语言思考和交流,但得到的信息80%以上却来自形象。而现代都市正在纵容这种视觉依赖性,只要有形象,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文化中的人就会如鱼得水,用语言思考的环节正在被忽略。这恰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言、象关系的经典论述相吻合:“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这也许能说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何以能够亦步亦趋地追随“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的潮流:中国历史上本来就不象西方那样确立过高扬理性的“语言的中心地位”,所以即使没有经历西方那祥完备发展的“扫荡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的“机械复制时代”,中国同样可以沐浴着全球化浪潮中的欧风美雨,欣然接受这个当代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的事实。

广告无疑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的文化现象。它当然不可能逃脱当代文化整体走向的制约。就大多数电视广告而言,假如你按下遥控器的静音钮,你一样可以看明白它们想要贩卖的是什么。就平面广告来说,语言也一样受到了形象的巨大的挑战。

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形象的“霸权”,更重要的是形象的大批量复制和无孔不入的渗透性正在导致现实与形象之间的区别的消失。在这个意义上,形象的生产实际上也是在塑造着现实。这就导致了现实“虚拟性和可模型化”的审美化倾向。现实的审美化造就了德国哲学家威尔什所谓的“审美人”。

广告人正是从事“象征符号生产”职业的一类审美人。广告人一方面具有审美化现实所塑造的审美人的普遍角色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关系他们也积极向社会提供着用形象说话的“象征商品”,亦即广告作品。从总体上看,广告作品中的形象最初是符合受众使用形象的文化逻辑的。但如前所述,形象的霸权性使它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发展逻辑,而且是一个相当强硬、不可违背的逻辑。

于是对于广告人来说,这种荆造形象的工作就绝非轻松愉快了。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大众对视觉快感的期待已经被大大提高了,而且还在继续提高。广告人试图使形象负载较多的含义,受众需要的却是拥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本身。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推销商品、服务或是观念,广告就不能停留在平均水平的审美趣味上,而是必须提供超常的视觉刺激。在这种超常刺激之下,受众对视觉快感的期待又会相应地进一步提高。于是再加大刺激……

这样一个互动过程的建立对广告来说不能算是个好消息。一方面受到娇纵的受众会越来越偏向于感性和欲望,无餍足地要求视觉形象的强度和冲击力而忽略形象所承载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了加大刺激,创意依恃着越来越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不断地作出位之思,不断地违背形象自身的逻辑,终于导致传统的形象及其相关规则的失效,最终结果是受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混乱。

1.下列不能说明“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的一项是(    )

A.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被光怪陆离的形象的海洋淹没,所得到的信息80%以上来自形象。

B.置身当代文化中的人们对视觉形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只要有形象,生活就如鱼得水。

C.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的论述表明在语言和视觉形象中视觉形象占重要地位。

D.“虚拟性和可模型化”的审美倾向造就了当代社会大量从事“象征符号生产”的广告人。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广告最能体现视觉文化时代来临的特点,多数电视广告无需声音,就能使观众明白其意图。

B.形象的复制和渗透性正导致现实与形象之间的区别消失是视觉文化时代特点的重要体现。

C.形象所建立的强硬、不可违背的逻辑使受众对广眚作品形象的使用一开始就受到干扰。

D.为满足受众的感性和欲望,广告创意违背形象自身的逻辑,导致受众想象力和理解力混乱。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项是(    ) 

A.广告人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自己必须了解受众的视觉刺激,而且还要不断增强广告作品的视觉刺激性。

B.媒介技术手段越先进,广告视觉形象的强度和冲击力会越大,而形象所承载的意义就更有可能被忽略。

C.中国追随当代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的潮流的现象可以说明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历史并不是有固定规律的。

D.视觉形象越来越“霸权”,人们用语言思考的环节正在逐渐被忽略,最终会导致人类语言能力不断弱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欣赏泥塑作品,按要求作答。

 

(1)根据作品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

孙女:爷爷吃。

爷爷:                        

孙女:                        

爷爷:                        

(2)请你为这幅泥塑作品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用“爷爷吃”或“无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