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陆倩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从后面提供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诗歌的...

下面是陆倩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从后面提供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诗歌的空缺处的一项是(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                    /把三月的花枝                    /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              /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                   

作芬芳美酒

②插得满身都是 

③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④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

⑤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⑥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①②⑤⑥

B.③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②④⑤

 

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诗节考虑“雨丝”相对应的,最形象、准确的应是“发式”,“花枝”当然与“插”相对应。第二诗节,提供的是三个历史典故,诗的内容主要在写南方,故而排除④句,因王昭君主要生活在北方。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另两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注意文意的照应和时间的顺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可以推介城市、拉动旅游,一心指望马拉松热升温,这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B.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C.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

D.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的。

B.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C.经过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这里曾经有过一段传奇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

1915年10月26日,一个小生命在塾师卢东启家中呱呱堕地。这是从台湾迁居厦门后,卢氏家族二十二世长房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取小名叫“阿狮”。四、五岁时,父亲把他收为入门弟子,并给他取了正式的名字——“嘉锡”。卢家血脉流淌着的,不仅是聪敏好学的书香气蕴,更有那“爱祖国、重气节”的文化基因。

1928年,他顺利考取厦门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选择“主系数学、辅系化学”。但从第二学期起,卢嘉锡将原先的选系格局改为“主系化学、辅系数学”。

1937年8月17日,他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奔赴伦敦。临行前有人问道:“你学成之后有什么想法?”卢嘉锡踌躇满志地回答:“回国,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报效祖国!”这也是他立下的誓言。

离开上海时,正值日寇进攻凇沪的第五天,祖国的土地遭受着侵略者的野蛮践踏,中国的青年学子只能忍辱负重。卢嘉锡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留学的机会,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拿”回来为我所用。他相信,科学能够救国。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卢嘉锡的归国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他辞却国外的一切聘任,满怀科学救国的热望,踏上回国的航程。

1945年12月卢嘉锡回到祖国,积极投身科学教育事业,先后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过,前后历时30多年,为“两校一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6年初,卢嘉锡受聘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主任。半年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当时的国统区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卢嘉锡一家的生活每况愈下,入不敷出,终于陷入窘迫之中。当时国民党当局派人软硬兼施“劝说”卢嘉锡到台湾去。但他不为所动。他在致鲍林教授的信中说,国民党的统治已接近最后的日子了,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时候,我们大家唯一的期望,就是黎明早些到来。

新中国诞生的十月,卢嘉锡和厦门人民一道欢欣鼓舞。1950年,卢嘉锡在国内高校首先创办了以结构化学为主的化学研究所,同时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解放后在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1960年,卢嘉锡调任福州大学副校长,亲身参与学校筹建工作。时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亲自出面从科学院拿到课题,如物理无线电工程系承担的“氧化镁冷阴极的研制”,就是他帮忙争取到的。

1960年4月6日,一项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重要任命,卢嘉锡走马上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副院长。在福州筹建技术物理、应用化学、稀有金属、数学力学等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室,1973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78年,卢嘉锡以他学术的前瞻性,在国内率先倡导开展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这使中国的原子簇化学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世界首创的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相继开发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高科技企业,其生产的BBO、LBO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物构所当时在国内成为高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卢嘉锡领导下的福建物构所经过20多年的积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科技成果的收获期,十年之间相继获得10余项国内外科技大奖。卢嘉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科学技术的国际竞技场上升起五星红旗!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

在物构所的展览室里,还摆放着卢老当年用过的书桌书架,钢笔和眼镜,墙上挂着郭沫若和方毅的书赠,睹物思人,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人们,这里曾有过一段传奇,科学的传奇,中国的传奇……

相关链接

①1946年元旦刚过,他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深知科学的基础在教育,便把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到教育工作中。他好像不知疲倦,在讲坛上常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让宏亮的声音在厦大最大的教室里回响。教室里挤满了本系生、外系生和有关的讲师、助教,大家为他概念的明晰、推导的严密、条理的清楚所吸引,更为他的崭新的内容、精辟的见解、独到的方法所折服,在启发式的教学中活跃着思维,在妙趣横生的讲解中掌握了艰深学问的要领。他的影响很快越出鹭岛,蜚声教育界。(《矢志科教兴国的卢嘉锡》)来源学科网

②卢老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付出了毕生心血。他是新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始终坚守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他曾说过:“一位老师,假使培养不出几个比他出色的学生,这个老师就没尽到责任。”他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科技人才的成长,倡导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积极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条件。(选自《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卢嘉锡同志诞辰100周年》)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传记从卢嘉锡先生的出生写到他去世,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卢嘉锡先生一生的传奇经历,语言饱含作者对卢嘉锡先生的仰慕之情。

B.这篇传记的开头,写卢家血脉流淌着的“爱祖国、重气节”的文化基因,是为赞颂卢嘉锡做铺垫。

C.卢嘉锡不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是因为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和国民党“道不同不相为谋”。

D.新中国成立后,卢嘉锡先生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筹建大学和科研所上,这是他一辈子做得最成功的地方。

E.卢嘉锡先生从年轻时起,就做着一个梦,一个科教兴国的梦,他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奋斗了一辈子。

2.卢嘉锡的传奇一生,包含有他的许多次“选择”。请结合传记对卢嘉锡先生的重大抉择作概括。

3.简述传记最后一段在表达上的作用。

4.从传记和相关链接中,你能感受到卢嘉锡先生在科学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试作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杜甫)

(2)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登岳阳楼》杜甫)

(3)小山重叠金明灭,                                    ,弄妆梳洗迟。(《菩萨蛮》温庭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宋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雨睛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