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天堂回信 【美】马戈·法伊尔 1993年10月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天堂回信

【美】马戈·法伊尔

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儿。“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肯死后朗达就从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一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却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那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写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沙勒特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

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第二天清晨6点45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看着戴瑟莉。“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孩子说。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搂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故事中,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3个天使将她带走了。特里施读完,担心悲惨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因为小美人鱼就像爸爸一样进了天堂!”   

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如今戴瑟莉每次想要和爸爸说话时,就会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她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湖边,简直太巧了。’”朗达说,“但我知道是肯挑选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戴瑟莉“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反映了戴瑟莉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以及不愿承认父亲去世的心理。

B.“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表现了维德对戴瑟莉遭遇感到可怜和无奈,所以决定去帮助她。

C.文章围绕戴瑟莉对父亲的眷念和深挚的爱,写了母亲的担心和忧伤,写了外祖母的想尽一切办法,写了陌生人维德夫妇的帮助,从各个角度展现了“爱”的主题。

D.“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这一描写,表现了戴瑟莉认为父亲还活着,所以她很高兴快乐。

E.作品以“天堂回信”为题,交代了故事情节,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2.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请简要分析作品中特里施的人物形象。

4.请赏析小说中戴瑟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

 

1.(5分,C3分,E2分,A1分 ) 2.①点明了戴瑟莉的父亲已于9个月前去世,交代故事发生缘由,照应小说标题。②引出文中戴瑟莉拒绝接受父亲去世,给父亲寄贺卡的情节。③为揭示小说主题提供了故事背景。 3.①关怀备至,充满亲情。为了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戴能接受现实。当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之后,仔细给戴瑟莉读来信,化解戴瑟莉的悲伤。②体贴、细心。为了实现戴瑟莉思念父亲的愿望,“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并且仔细的在“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③善意说谎。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善意说是她父亲的来信。 4.①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戴瑟莉拒绝父亲去世事实而在爸爸生日那天放飞气球给爸爸寄贺卡的情节。②设置悬念,为后文维德帮助女孩作铺垫。戴瑟莉放飞的气球被维德发现。正是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才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引出文中重要人物维德夫妇。戴瑟莉放飞的气球,落在了3千英里之外的美人鱼湖边,被维德发现。充满爱心的维德决定帮助这个小姑娘。④使小说主题有了依托。女孩对父亲深挚的爱,维德夫妇通过对陌生小姑娘的帮助体现出来的广博的爱,都是借助这个情节得以展示和推动,从而表现人人皆应有爱的主题。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B项“表现了维德对戴瑟莉遭遇感到可怜和无奈”有误,没有无奈。D项“表现了戴瑟莉认为父亲还活着”有误。A项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思念。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项是对情节的分析,DA两项是对描写方法的分析。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首先看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与标题的关系,与下文的关系。“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交代故事发生的缘由,与标题“天堂回信”照应;“‘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这说明戴瑟莉拒绝接受爸爸去世这一事情,由此才有了后面给爸爸寄贺卡这一情节。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情节的作用:(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比如本题,在开头段就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同时也为后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作品中特里施的人物形象”,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表现出特里施的体贴与细心;“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以及给戴瑟莉读信,表现出特里施对孩子的关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在解答时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特里施”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解题思路可分四步: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文中“特里施”的形象特点比较鲜明,考生可按上述思路梳理原文,整理相关情节,即可得到答案。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赏析小说中戴瑟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鉴赏的角度,然后对号入座。在这个情节中主要写了戴瑟莉放飞气球时的动作和语言,因为有了这个情节,才让下文的情节有所依托,才引出下文的维德夫妇,也让小说的主题从父母子女之爱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一更高的层次。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比如本题,从题干来看应属于鉴赏题,鉴赏的角度有:修辞技巧、描写技巧、感官、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明确了角度之后,再到文中找到鉴赏的句子,然后对号入座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

(2)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                                 ”,让我们认识到了个人的渺小和天地河海的辽阔。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②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

1.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2.上阕前两句,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所写都是早春之景,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新型城镇化是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汇聚点,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破解城乡“双二元结构”,提升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文明素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对推动产业积聚和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镇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过程。在确定城镇化目标时须遵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思维,不能靠行政命令、政绩考核的办法,以避免出现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生命。要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举措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的重要手段,既要优化宏观布局,又要搞好微观空间治理。要提升规划品质,科学设臵开发强度,科学划定城镇边界,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把绿水青山保留在城市、留给市民、留给后代;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融入现代元素。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市民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要深化土地管理创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克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走‚摊大饼‛和‚圈地造城‛的老路。

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解决就业创业的关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城镇缺乏现代产业的培育和支撑,就会出现“睡城”“空城”和“鬼城”。产业缺乏城镇化的依托和载体,就难以形成持续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要根据城市的地理位臵、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产业功能、城市功能融为一体。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就业能力、挖掘内需潜力,构建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和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摘编自《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城镇化是一场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刻变革,能够聚焦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内需并促进产业升级。 

B.新型城镇化对破解城乡“双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推动产业积聚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C.只有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使新型城镇化成为顺势而为、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过程。 

D.遵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思维,确定新型城镇化目标,以避免出现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宏观布局的依据之一,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B.新型城镇化要科学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职能。 

C.新型城镇化要衔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人口的市民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 

D.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是产业支撑,城镇是不能缺乏现代产业的培育和支撑的,当然,产业同样也不能缺乏城镇化这个依托和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品质的重要手段,必须兼顾宏观市场的优化和微观空间的治理,以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准。 

B.新型城镇化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绿水青山保留在城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

C.新型城镇化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分别具有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特点的总体要求,形成空间的合理结构。 

D.新型城镇化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等,以产兴城,以产促城,推进产业功能、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增强就业能力,构建合理的发展格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