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

现代文阅读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 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 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 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 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 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 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    

A.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B.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1.A 2.C 3.D 【解析】 1.1】 试题分析:原文中“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 这个问题“为西汉所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2.2】 试题分析:“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没有依据。“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他们认为“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C选项“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这种因果关系属于无中生有。 3.3】 试题分析:无法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C 【技巧点拨】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分析理解。此题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原文没有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两份表格所提信息,就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写一段评述的话。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10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        。对此,        ,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                 ,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一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常吃猕猴桃可以美容、防止癌症发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等功能。

B.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科幻小说之一的《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C.随着申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习近平出访10天,到访3个国家,辗转7个城市。国外媒体评价,此访不仅会对亚太、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更会成为中国外交新的里程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