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卖 树
胡天翔
晌午了。一团团青烟从烟囱里蹿出来,南风一吹,向北漫过堂屋的脊瓦,溜进屋后树木繁茂的叶子间,消失了。那是一片白杨树。一棵棵白杨长得又高又粗,无数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
在院门左边的灶屋里,女人坐在锅台前的木墩子上烧火。中午吃捞面,把锅里烩的番茄鸡蛋汤盛进汤盆,女人在锅里又加了两瓢水。一把把芝麻秆顺进灶里,火舌舔着锅底。水响了、滚了,一锅面条下了锅。怕面条搅成团,女人用双筷子往锅里荡了荡。面条一熟,女人用漏勺捞进铝盆里,浇上凉水,过了两遍。
女人坐在院子里捣蒜泥。这时,一阵呼呼啦啦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是自行车的声音。男人回来了?女人停下来,拿着捣槌望着院门。呼啦声小了,虚掩的院门开了,男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女人问。
吴小利进城送板材了,晌午才回来。男人说。
将自行车支好,拉开车把上帆布兜的拉锁,男人从里抓出一卷粉红票子,蹲在地上一张张数起来。男人数了两遍,女人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
啥时去给石头寄学费?女人问。
吃过饭就去。男人说。
嗯,都开学半个月了。女人说。
吃饭吧!男人在井台边的水盆洗脸洗手。
女人进了灶屋,去盛饭,捞面条。
吃过饭,男人拉开堂屋东边桌的抽屉,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找到石头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四十六张“大团结”,男人数了三十张,用烟盒纸卷住,又塞进了帆布兜,推着自行车出了院子。
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
洗碗刷锅,女人端了一大盆麦麸子水出了院子。“老黄”还拴在屋后的树林里。“老黄”是头老母牛,刚怀上牛犊子。天热,女人要给“老黄”饮点水。卧在树阴下的“老黄”看见女人,哞哞叫着站起来。“老黄”喝着水,牛虻和苍蝇却趴在“老黄”的屁股上、腰上吸血,女人一巴掌一巴掌地拍过去,拍死了五六只大牛虻。盆里的水浅了,“老黄”伸出舌头卷、舔盆底的麦麸子。女人挠着牛的脖子说:“‘老黄’,明年,你就不能在这树阴下乘凉了。”
是啊,这些杨树已经卖了。
到了冬天,买树的吴小利就要来锯树了。
这片杨树一共三列、十五棵,还是女人来相看那年种的。是三月吧,女人来相看。女人对男人还满意,也不嫌弃作为新房的三间黄泥屋,虽然除了墙根是砖垒的,墙是黄泥砌,屋顶没有一片瓦,铺的是茅草。只是看到宅子外面光秃秃的,女人要男人栽些树。栽!栽树!男人的父母说。男人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看着儿子们一个接一个都长出了胡子,男人的父母也心急,成家一个是一个呢。女人前脚刚走,男人后脚就去林场赊了四十棵杨树苗。一家人全动手,挖坑,掂水、浇水、培土,天黑之前,四十棵杨树都栽上了。
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过了年,青麦扬花,二十岁的女人穿着红袄、披着红围巾、坐着娶亲的马车,从小谢庄来到了杨楼,嫁给了男人。女人先是生了个丫头,取名叫小荷;后又生了儿子,取名叫石头。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荷和石头越长越高,四十棵杨树也越来越粗。石头去城里读高中那年,扒旧屋盖新房,架梁、用檩条,男人锯了十棵杨树;小荷出嫁那年,拉院墙盖灶屋,买砖头、水泥,男人又卖了十五棵;四十棵树,就剩屋后的十五棵了。昨天,这十五棵杨树也卖了。要给读大学的石头缴最后一年的学费。
给石头缴学费要紧,明天去小吴庄拿现钱。吴小利说。
树叶没落哩,树还长,等冬天我再来锯树。吴小利说。
不能让树在宅子里白长,多给你一百块钱。吴小利还说。
树贩子吴小利是真相中这十五棵白杨树了。
日子过得真快啊。这些杨树已经长了二十八年,都有一搂粗了。特别是挨粪堆的那一棵,女人张开双臂抱住树干,两条胳膊使劲伸,两只手的中指还挨不到一起。
看到日头偏西了,该下地除草了,女人拿着空盆回了院子。
石头爹到镇上了吧?女人想。
到了镇上邮政所,男人走进了营业厅。在一张汇款单上,填了金额,抄下烟盒上的地址,按照惯例,男人会在附言栏里,写上“好好学习、别乱花钱”八个字。可是,想到石头明年就毕业了,男人就不想写这句话了。写什么好呢?男人想了想,写了一句话。
三天后,省城某学院的学生杨小石收到了一张汇款通知单。
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他看到了七个字:屋后的杨树卖了。
(选自2015年3月9日《羊城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舒缓的笔调叙述了夫妇二人卖树的故事,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现实,既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男人回来后,把钱数了两遍,女人又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由此可见,他们非常担心吴小利少给他们钱。
C.男人把儿子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把一些钱用烟盒纸卷住塞进了帆布兜寄给儿子,这个细节主要是为了表现男人喜欢抽烟的特点。
D.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女人去给自家的老母牛“老黄”饮水,拍牛虻,还挠着牛的脖子和牛说话,这些内容和卖树无关,是多余的笔墨。
E.作品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写出了白杨树的粗壮和繁茂,也从侧面表现了夫妇二人的某种心理和某些性格特征。
2.作品中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夫妇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为什么以汇款单的附言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扬子【唐】岑参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1.本诗中“梨花千树雪”一句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恭人者,和州义里民家女。生而奇颖,有僧摩顶相之曰:“儿后大贵,惜顶骨少偏,当遭厄而后起。”
至正初,红巾大乱,天下绎骚,孙父母相继沦亡,无所依怙。年十三,流转濠州,托于郜氏。郜氏有女,颇亲爱之。居五年,郜女归于东丘郡侯花云,以孙为娣。时云从太祖南定金陵,东征江、浙,勤劳王事,靡有室家;而郜与孙形影相依,亲爱愈笃。
至正二十年,云以行枢密院判守太平府,挈家以行。时太平新附,粮饷未充,而地当东南要路,云与知府事许瑗昼夜筹画,未暇息肩;而暴雨水涨,陈友谅率舟师来寇。云结阵迎战,三日不休,城中乏食,士马俱惫,城遂陷。许瑗死。云叹曰:“城亡与亡耳!”贼缚云急。缚于舟樯,丛射杀之。妻郜氏,生子方三岁。已而闻云就缚,乃赴水死。孙奔救之,已无及矣。
家有苍头、婢、仆十余,一时星散。孙独收郜尸,瘗之。抱三岁儿而逃,为汉军所获。孙自度年少动人,一死非难,其奈儿何,乃断发剺面,自毁其容,杂处乞儿中,以故得免。至九江。鞠儿于渔舟。渔舟翁无子,遂留视如己子。未几,汉败,翁将谋夺其儿。孙氏觉之,故敛衣囊簪珥,嘱翁为守,抱儿浴于河津。翁以其留囊橐,不疑也。而孙竟窃儿去。夜宿陶穴中。天曙渡江,顷之,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以啖儿。凡七日,无一人语声,四围水绕,无由得渡。孙氏日夜号泣,祝天曰:“死难之臣,惟此一息,皇天忍绝之乎?”忽夜半有人掉舟来,急呼之,逢老父,号雷老,孙氏泣语之故,老父怜而载之,得达太祖行在。
太祖置儿于膝,视之,泣曰:“吾尝谓尔父黑面骁勇,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儿子将种,酷肖其形,此天生尔,以缵尔父功也。孙氏贞贤,必重报之。”以三岁儿袭父爵。赠郜氏东丘侯夫人。封孙氏为恭人,食二品俸,即子其儿,享年八十余,富贵没世。验之幼时僧相,若目睹其终始行,亦神哉矣。
(节选自《觅灯因话·孙恭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B.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C.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D.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正”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B.“红巾”指红巾军,是元代末期由汉人组成的起义军,最初以韩山童、刘福通等为首。
C.“苍头”可以指裹头的军队,也可以指奴仆,还可以指年老的人,本文中指卫兵。
D.“太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常把第二代帝王庙号定为“太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初年,红巾起义,天下动乱,孙恭人父母相继去世,孙恭人几经流转,寄身于郜氏家,和郜氏的女儿关系很好。
B.陈友谅率船队侵犯太平,花云列阵迎战,最终城陷战死,郜氏闻讯也投河自尽,孙氏想救人却没来得及。
C.孙恭人带着孩子被困在一片芦渚中,只能用莲子来喂孩子。她日夜哭号:“死难之臣,只剩下这一口气了,上天怎么忍心断绝?”
D.孙恭人几经磨难,终于将花云遗子带到太祖面前,因此受到封赏。后来她活了八十多岁,一直富贵,应验了幼时僧人的预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云从太祖南定金陵,东征江、浙,勤劳王事,靡有室家。
②孙自度年少动人,一死非难,其奈儿何。
③孙氏觉之,故敛衣囊簪珥,嘱翁为守,抱儿浴于河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辨证看待“人走茶凉”
顾伯冲
“人走茶凉”是对世态炎凉的一种形象表达,经常有人以此慨叹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的变化。但对于“人走茶凉”也需辩证看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这种“茶凉”,应当成为一种常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长期以来,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正确对待身份地位的变化,对新班子的工作自觉做到不插手、不干预,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然而,也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位时安插“亲信”,为日后发挥“余权”创造条件;而且退下多年后,对原单位的重大问题还是不愿撒手。稍不遂愿,就感叹“人走茶凉”,指责他人“势利眼”。这种现象不仅让新领导左右为难,不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而且导致一些单位庸俗风气盛行,甚或拉帮结派、山头林立,搞得人心涣散、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照理说工作上的“人走茶凉”是常情,为何有人执意“人走茶热”?就当事人本身来说,主要有两类原因: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好不容易站稳脚、有威望、说了算,不甘心退休后落个“人走茶凉”,于是千方百计延伸权力,不管政策如何、不顾政德影响,努力让那杯“茶”始终热着;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搞“余权”之意,只是离开领导岗位后极不适应,加之有些亲朋好友指望其继续为自己的利益发挥“余热”,便为这杯“凉茶”不断添柴加火。两种原因,尽管动机有异,但都对其原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其实,“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现象。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了炉子,就会逐渐凉了下来。”仔细琢磨,确实不无道理。从事物本质上理解,“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规律。这杯“茶”是主人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主人就不会再续热水,也没必要再保持茶水的温度,只会把喝剩的茶水倒掉。因此,人走了茶非凉不可,不然就会变馊。
从工作层面上剖析,“人走茶凉”是一种社会规律。当领导干部离开原来单位、原有职位后,自然就不能再拥有原来那份权力和待遇。只有“在其位、谋其政”的人,才会履行与其责任相匹配的职责。因此,这种“人在茶才热,人走茶自凉”纯属正常。
从情感角度来体会,“人走茶凉”是一种人情规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当个人离开单位、职位后,与以往同事、部属、熟人的联系往往逐渐减少,久而久之,关系淡了也是正常的。因此,过去门庭若市,现在车马稀少;过去请示、汇报、问候的电话不绝于耳,现在可能几天听不到一次电话铃声;过去被邀请出席各种庆典、宴会、研讨会、论证会,现在难得收到一份请柬;凡此种种,均属情理之中的事。
可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这种“茶凉”是一种常态,应辩证看待、正确对待。对领导干部来说,从岗位上退下来,不再负责那份工作,自然也就没有那份权力与责任,应及时调整心态,适应人生转变,以免陷入无穷烦恼。对于组织而言,应立好规矩,把尊重感情与明确职责区别开来,杜绝说情之风、挡住干预之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提倡把工作上的“人走茶凉”作为常态,绝不能影响对老党员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绝不能影响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但是,应处理好情感与原则的关系,切不可将本该凉了的茶水加热后再端上桌子。
(选自《 人民日报 》2015年08月10日07 版)
1.下列关于“人走茶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自然现象上来说,“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规律,用于招待客人的茶,由于主人不再续热水,茶自然就会变凉,不然就会变馊。
B.从工作层面上剖析,“人走茶凉”是一种社会规律。当领导干部离开原来单位、原有职位后,自然就不能再有原来的权力和待遇。
C.从情感角度来体会,“人走茶凉”是一种人情规律。当个人离开单位后,与原来圈子里的人联系往往逐渐减少,关系淡了也属正常。
D.从辨证看待上来说,“人走茶凉”属情理之中,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应调整心态,适应转变,而组织也不应再对之多加关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常有人以“人走茶凉”来慨叹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的变化,但对此要辩证看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这种“茶凉”,应当成为一种常态。
B.有的领导干部因为怕“人走茶凉”,别人的势利眼,所以在位时安插“亲信”,退下后对原单位的重大问题不愿撒手,这会使一些单位庸俗风气盛行。
C.领导人在位时门庭若市,退休后车马稀少;在位时请示、问候的电话不绝于耳,退休后可能很难听到一次电话铃声,这些都应当以平常心对之。
D.辨证地看待“人走茶凉”,也应当对老党员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不影响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愿“人走茶凉”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在单位好不容易有了威望、说了算,不甘心退休后被遗忘,于是千方百计延伸权力。
B.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了炉子,就会逐渐凉了下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规律。
C.“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领导干部离开原来单位、原有职位后,自然就不能再拥有原来的那份权力,当然也就没有了相应待遇。
D.对于组织而言,应当把对老干部的尊重感情与明确自己的职责区别开来,杜绝说情之风,挡住干预之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2016年梦百合杯上,最后一局数子的时候,李世石已经知道自己输了。但柯洁当时确实觉得自己输了,在那时做出了特别懊恼的样子,又是摇头,又是叹息。这个样子,有可能导致李世石认为柯洁是故意的。梦百合杯赞助商倪张根提议柯洁找李世石解释一下,否则对柯洁印象不好。柯洁说“解释了印象也好不到哪去”。
你怎样看待“解释”事件呢?请你结合自身的经历或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