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爱之切,计深远 怜爱盆景秀木,护其于室内,未料毁灭了其成为栋梁之才的梦;宠爱水缸金鱼,为其多撒食饵,不想误让它们香消玉殒;喜欢动物园动物,欣欣然伸手喂食,其实会致使动物丧失捕食能力。难道爱,也有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之语在两千多年前震醒了赵太后,在两千年来也一直警示着后人。不仅仅限于爱自己的孩子,凡爱,同理。如果真正爱,就不要只注重爱的光环,更要注重其未来的潜力和发展。爱之切,就要为其计深远,这才是真正的理智的爱。 爱之切,就不要忽视为其深入了解自然法则、社会规律。爱无所谓对或错,然爱的方式会有好与坏的不同。深入了解,循着法则规律之灯的方向,才能更快找到适合其的爱的方式。 水仙喜阳,所以花主常置其阳光照射下,关爱的目光方能欣赏到灿烂的花容;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所以孟母三迁,择地而居,一片爱心送得孟子踏上了成圣之路;质量是商品的生命线,所以世界商业巨头就像爱护眼珠子一样重视质量而非利润,对品牌的爱铸就了品牌的含金量。计深远,让被爱者唱响了“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之歌。 计深远,就不要拒绝一种另类的爱之方式。不是所有的爱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还有一种爱,爱得深沉,爱得“惨烈”。“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疾言厉色是这样另类的一种爱的方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魔鬼训练也是这样另类的一种爱的方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看似君王忘恩寡义,实则是为功臣计深远,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死亡悲剧的惨烈重演,护住了功臣良将们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作家郑渊洁收缴亲儿的房租水电费,引人争议,却培养出了一个独立甚于常人,优秀甚于常人的儿子。 如果说爱的对象是一颗种子,会冲破土壤的束缚,长成小苗,那么,为其除草施肥是一种爱之方式,而为其修枝剪叶就是另一种爱之方式。往往需要二者各尽其能,小苗能更美丽出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爱之切,请为其计深远,否则极可能就如美国著名批评家爱德门•威尔逊所言的:“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 爱之切,请为其计深远,否则就不要埋怨遭遇社会舆论,或者法律法规,或者人生命运的惩处。真有那时候,请能理解他人对你的另类的爱之方式,也许正如全球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曾说的:“监控就是爱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问题是“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需要分析“这种方式”,原因、意义。注意抓材料里的关键语句“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注意副词“更”和词语“责任”,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父母的爱是负责任的,对孩子真正有意义的。参考立意: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怀大爱,小我与大爱。③仁爱,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④责任,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如果考生脱离材料的含义单纯谈慈善、责任均视作离题。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本题可以用第一种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小镇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

不挪,也是死,得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忍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痰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2.小说第3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说“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猱都很难越过。

(2)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琵琶女飘零沦落,独守着空船,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江水和一轮孤月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两首诗首联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蒙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 谥号和尊号。

B.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C.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不拘于时,学于余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