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 ,宁波...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            ,宁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集团。

②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③《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但却能够            ,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A.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B.一叶知秋   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C.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D.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一叶知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一叶知秋”指只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见微知著”指见到微小处就能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看出大节,或通过小部分看出整体。第一句中,从前后句的内容来看,是说看到“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就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于是采取了行动,应使用“一叶知秋”。第二句中,后面是“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应使用“见微知著”。第三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对于整个封建王朝是极小的一部分,从这四大家族的兴衰可以看出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这是“以小见大”。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一叶知秋”侧重事情发展的趋向;“见微知著”强调发现实质;“以小见大”强调整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风华绝代钱钟书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他文风恣意幽默,作品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他在清华学习的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

【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称得上幽默大师的,除了鲁迅、梁实秋、老舍之外,就要推钱钟书了。《围城》的幽默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如: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甚至在《谈艺录》、《管锥编》等纯学术著作中也充满了机趣与幽默。

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乙】                                                                                  

 

钱钟书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皇皇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自我完善。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句,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之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

钱钟书65岁做《管锥编》,72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未有第二人。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他决定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了,终日沉入自己的学问事业,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保持着一个智者的淡定平和。

【相关链接】

①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②钱钟书,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后改名钟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学贯中西,主要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篇》《七缀集》等,主要文学作品有《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等,主要译著有《〈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等。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钟书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既是著名学者,又是著名作家,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深受人们敬仰,被外国人看作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B.作者在文中写钱钟书婉拒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的事件,主要是为了突出钱钟书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C.从写作的结果上看,钱钟书的书中很难挑出错误,所以人们称他为“文正公”,而从写作的过程上看,他的著作是在不厌其烦地修改中写成的,所以他自谦为“文改公”。

D.钱钟书凭借他的优秀著作奠定了崇高的文学和学术地位,蜚声海内外。本文不落窠臼,另辟蹊径,从解读钱钟书精神特质的角度着笔,突显了“钱钟书作品和人品风华绝代”的主题。

E.钱钟书在清华上课就不听讲,画《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所以他数学只考了15分。

2.“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中,为什么说“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

3.【相关链接】①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一段,将它还原到文中,你认为应放在【甲】处还是【乙】处?为什么?

4.钱钟书独特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威尔逊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后无所作为的生活现状,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叙事有起有伏。

C.威尔逊为帮助蒂芬妮,让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

D.蒂芬妮攒够钱后,第一时间找到威尔逊,善意地说明来意。但却被威尔逊巧妙地阻止,最后她带着钱,开心地离开了。

E.文中叙述蒂芬妮得到第一次帮助后“钱花的心安理得”,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

2.文中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威尔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何以“尘埃里的上帝”为标题?如果换成“上帝的恩赐”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能从容前行,吟诗长啸的词句是:                 

(2)《琵琶行》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3)公而忘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蔺相如就曾对他的门客说:“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了杜诗。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基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 太史令。太祖即皇帝位,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B.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C.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D.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举荐”的意思。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 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光耀刘家门庭;后来又有西蜀的赵天泽十分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诸葛亮一类的人。

B.刘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太祖倚重。强敌陈友谅图谋向东进发,气焰非常嚣张。将领们建议投降或退守,刘基力排众议劝太祖采用了诱敌计策,结果大败陈友谅。

C.刘基善于识人,正直敢言,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明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刘基却认为好友杨宪不能胜任,认为他没有丞相的器量。

D.刘基淡泊名利,大败陈友谅后,太祖要奖赏刘基,刘基推辞了。后来还多次拒绝皇帝给他提高爵位。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山林的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