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匠的家什包括一台手摇修鞋机,一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他说,“给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什么事,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1948年穿到1977年,我接着穿就是穿不坏。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的牛皮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料,看起来厚实一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鞋,其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腿根本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做的,用两代人都断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要减少几倍。”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菩子的老婆是个身强力壮的哑巴。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建筑工程专业,是个能说会道的大块头,还在学校的业余拳击队里当队长。菩子特别为儿子骄傲:“我们家原来有五口人,四个是残疾人,父母死了儿子长大了,我也老了,五十九岁了。以后我们家再有五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

每天进出小区的门时,我都要从菩子的鞋摊旁经过。菩子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早八晚六。他的身边常常坐着蹲着站着一些人,等他修补鞋子,或者修补衣包拉链什么的。

我拿起装着磨砂牛皮鞋的塑料袋起身离开。走到小区门口时,想起什么,就又走了回来。菩子坐在那里,埋头摇着修鞋机补鞋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多少年来,他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

“菩子,你坐得偏一些,别让鞋摊柜挡住你的人。”

菩子乐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帮他把鞋摊柜往大广告伞的旁边移了几十厘米,对着马路现出菩子的身体。

选自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鞋匠菩子”是小说主人公,他身高只有一米四几,是患小儿麻痹症的人,他靠修鞋为生,以诚信经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B作者用“试”“换”“翻”“找”“剪”“锉”“涂抹”等动词,准确地描写鞋匠补鞋的过程,表现了其高超的技术。

C菩子和妻子以及菩子的父母亲,都是残疾人,一家五口人,有四个残疾人,菩子的儿子是健全的人,是这个家庭走向健康的希望。

D菩子给“我”打鞋掌,“我”给他钱,他先说不要,后来“我”执意要给钱,说明菩子会做生意,对老客户实行优惠政策。

E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残疾人鞋匠菩子用诚意和认真得到了修鞋客的认可和赞美,这是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

2.小说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鞋匠菩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鞋匠菩子几十年来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后来在“我”的建议下,菩子才乐意对着马路现出自己的身体。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1.AC 2.两条线索分别是:明线写“我”找菩子修鞋的过程,暗线写菩子一家的奋斗过程。 ①设置“菩子一家的奋斗过程”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他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②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有利于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3. ①细腻地描写鞋匠补鞋的情景,表现他的一丝不苟、认真为顾客服务的性格; ②通过“我”付钱给鞋匠的描写,表现了他的自尊和公平待人的性格; ③通过“我”与鞋匠关于皮鞋治理的聊天,以及鞋匠为儿子骄傲的谈话,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性格。(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 ①在主题上,表达出鞋匠这样平凡而高尚的劳动人民应亮相于社会之中、值得社会尊重的主旨,深化了主题。 ②在情感上,说明了" 我" 对鞋匠有了更新的认识,表达" 我"对鞋匠的尊重。 ③在结构上,照应开头“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的描写,使小说结构严谨。 ④在艺术手法上,“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象征“被世俗的观念遮住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B 项,“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 的表述于文无据。D 项,“ 对老客户实行‘ 优惠政策’”的表述错误,文本中菩子说:的表述错误,文本中菩子说:“ 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E 项,“ 这是在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的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本内容,小说表现的是菩子的心灵美好、手艺精湛。的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本内容,小说表现的是菩子的心灵美好、手艺精湛。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CD考核内容,选项BE考核手法。其中BD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首先以主要人物为出发点找到明线,然后从次要人物等分析暗线,最后分析作用,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与鞋匠关于皮鞋治理的聊天,以及鞋匠为儿子骄傲的谈话”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自尊和公平待人”“豁达、乐观”“一丝不苟、认真为顾客服务”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遥想往昔,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是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                                  ”来描绘天地开阔,大江奔流不息的景色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柳宗元描绘眼前风雨交加之景,烘托内心愁思的诗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完成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  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遭外艰面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

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

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 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

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机初登,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模、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外艰∕面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B.遭外艰∕面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C.遭外艰∕面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D.遭外艰∕面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忧,指遭到母亲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

B.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因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蔺相如

C.丐,求。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D.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等第即指进士及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深受皇帝重视,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皇帝都没有允许。娄机去世后,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

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在宋代诗学中,“格卑”是一个相当流行的观念,主要体现了宋人对晚唐五代诗某些审美特征的批判。目前学界批评晚唐五代诗,就喜空泛地借鉴“格卑”观念,比如《唐代文学史》评郑谷诗云:“可惜常常失之松浅,体骨较弱,格调也不够高。”这显然是沿用了欧阳修《六一诗话》的说法:“(郑谷)其格不甚高。”这种断语可以作为鉴赏之小结,却难以揭明病灶;如果强作解人,就容易以实释虚,滑向审美范畴之外。比如臧清云:“前人评价郑谷的诗,多说‘其格不甚高’(欧阳修《六一诗话》)、‘气格如此之卑’(叶梦得《石林诗话》)……这是过于严格的要求。处于大崩溃前夜的唐季,已经不可能再激荡着奋发踔厉的盛唐朝气了,十哲也难脱时代的暮气。”这一论述揭示了“格卑”的社会根源和精神背景,却不能说明造成“格卑”的具体审美因素。此外,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辟专节讨论宋代诗学中的“格”,由于立足点也是“诗人的人格乃至整个时代的精神形态”,所以在论及“格卑”之时,虽然注意到“诗歌若只有精神内容的高尚,仍不免‘格卑’之讥”,“气格亦关乎语言风格问题”,但语焉未详。因此,学界对“格卑”观念的观照,要么停留于借鉴、发挥,要么进行士风人格层面的追索,却未能在审美范畴之内予以足够细腻的分析,未能更切实、更全面地揭示它在宋代诗学中的丰富意义及历史价值,我们应当深入到核心来讨论这个问题。

②“格卑”观念虽是在宋人手里发扬光大,但其草创,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当时诗人常在自嘲的语境中讨论“格卑”。比如杜牧《忆齐安郡》云:“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这是自嘲苦吟之态。再如韩俚《格卑》云:“格卑尝恨足牵仍,欲学忘情似不能。”这是在自嘲之余反省“格卑”的原因——多情善感,亦即吴融《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所谓“足恨饶悲不自由”、徐夤《泪》所谓“发事牵情不自由”。又如郑谷《自贻》云:“琴有涧风声转淡,诗无僧字格还卑。”(《郑谷诗集笺注》卷三)此句既暗示了“格卑”的一项外在表征——“僧”作为语词或意象的频繁出现,又宣称自己“格卑”的原因并不在此。其《咏怀》云:“景物还多感,情怀偶不卑。”综上所述,“格卑”观念在草创之际,内涵尚很模糊、简单,包含了晚唐五代诗人对自身创作的零碎反思,涉及风格、人格、语言等多种因素。这些反思奠定了宋代“格卑”观念的基础,也为宋人批判继承晚唐五代诗埋下了伏笔。

③宋代诗学中的“格卑”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发展,呈现出清晰性与复杂性并存之貌。一方面,“格卑”观念拥有相对清晰的基本内涵:“格”是法式、标准,而不是简单的风格或人格;“卑”是低级、不高明,而非粗俗、俚俗。“格卑”主要是一个综合性的审美语言观念,关注的是语言的表意能力,即“意”与“言”的关系。

④另一方面,“格卑”的具体内涵随着批评对象的变化而呈现出分化倾向,最终体现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语言策略:一是“意胜言”,蒋寅在《不说破——含蓄概念之形成》一文中论“杜牧之云:‘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意非不佳,然而词意浅露,略无余蕴。元白张籍,其病正在此,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尽则又浅露也。”二是“言胜意”,如吴可《藏海诗话》云:“凡装点者好在外,初读之似好,再三读之则无味。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装点者外腴而中枯故也。”宋人认为,正是“意胜言”与“言胜意”这两种语言策略,造就了晚唐五代诗的“格卑”特征。

(佚名《论宋代诗学中的格卑观念》,有删改)

1.下列关于“格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宋代一个相当流行的审美观念,常被现代学者套用来批判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作品。

B.草创于晚唐五代,在宋代迅速发展,内涵模糊简单,常出现在诗人自嘲的语境中

C.在诗歌作品中往往直接出现,有一项外在特征是伴随着“僧”这个词语或意向的频繁使用

D.发展到宋代,其内涵指的是法式标准的低级、不高明,最终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两种语言策略的相互对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卑”在宋代诗学中主要体现了宋人对晚唐五代诗某些审美特征的批判。如欧阳修《六一诗话》:“(郑谷)其格不甚高。”

B.现代批评家对“格卑”的原因探讨,大多局限在社会时代、士人精神方面,因此并不深刻全面

C.韩俚《格卑》诗说明“格卑”的原因是吴融《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和徐夤《泪》所谓的“足恨饶悲不自由”、“发事牵情不自由”。

D.晚唐五代诗人对自身作品多角度的反思,是“格卑”观念产生之初的重要内容,也对宋人认识、学习、批判晚唐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在论及“格卑”之时,如果能在语言风格上做更详尽的论述,就离探讨“格卑”在宋代诗学中的丰富意义及历史价值上更近了一步

B.郑谷的“琴有涧风声转淡,诗无僧字格还卑”“景物还多感,情怀偶不卑”暗示了 “僧”字的使用、诗人的多情善感可能造成“格卑”

C.如果借鉴本文的“格卑”内涵的阐释,《水浒传》中的李逵,《红楼梦》中的焦大、刘姥姥就都可以被认为是“格卑”

D“意胜言”与“言胜意”是“格卑”的内涵因分化而呈现的语言策略,宋人认为,这两者一起造就了晚唐五代诗的“格卑”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它身上却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