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据《扬子晚报》报道,暑假期间,南京市民徐女士的微信朋友圈成为了拉票圈,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在上面请她帮忙投票。另外,也有人表示,自己的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广告,并要求员工请亲戚朋友转发。

 

微信原本只是一个私人空间和精神家园,却被异化为社会表演和社会竞争的舞台。一些商家利用微信的便捷性进行营销,使人情沦为工具。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让纯净的情感被污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新闻材料,把握其主要事件和说明的问题。其次,要抓住事件中心或问题进行评论。评论时观点要鲜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查看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相关医学报道,                 ,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                ,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                ,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类发展史上,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都是最富有智慧的人物。达·芬奇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位通才,他不仅是绘画巨匠,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水利、机械、地质学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然而,达·芬奇只受过初等教育,并没有高学历,他的学问都是自学而来。这说明,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反倒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

A.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甚至知识的多寡与智慧也无关

B.学历高低基本上与智慧无关,甚至知识的多寡与智慧也无关

C.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甚至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

D.学历高低基本上与智慧无关,甚至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周末对河南博物院的参观让他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造型各异、工艺繁复的几千年前的青铜器。

B.航空母舰上有用于进攻的舰载歼击机、攻击机、预警机、加油机、救护机等各种飞行器,还有各种火炮、导弹等先进武器。

C.大学英语出现“投入多”但“产出少”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30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词汇要求始终停留在4500个左右造成的。

D.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展现了五百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梦想改造家》节目组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在这里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们建造能够遮风挡雨、抵抗高原恶劣气候的营地,让他们不再        

今年50岁的河南人李中南,不远几千里,          来到桂林,目的是要找到15年前借给他300元钱的求秀真老人,把钱还给她。

来自阿富汗的105岁的难民乌兹贝齐,带领一家17口          ,穿越沙漠、大海和森林逃至欧洲,梦想能过上没有战争、没有炸弹的幸福生活。

A.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B.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C.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D.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启功的坚韧: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徐 可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可见“坚”“净”二字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同。

启功出身皇族,可是他一点也没受到皇恩的泽润。启功刚满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寡母和终身未嫁的姑姑抚养。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辍学之后,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从来都没有懈怠过,一生都在学习和思考。他在书画创作、书画理论、书画鉴定、诗词创作、古典文学研究、古代文献学研究、古代汉语研究以及历史学、宗教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都卓有成就,这些成就都不是在课堂上学来的,而是他“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抓”来的。

在学术研究和书画创作中,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不懂的东西总要弄个究竟。他敢于怀疑前人的学说,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没人怀疑过。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与之不同。他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以结字为上。”

1957年“反右”运动,他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右派,并接连被撤销了教授职称,失去了北京市政协常委和九三学社社员的资格,工资也被降了一级。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他没有沉沦。不能上讲台,就利用劳动改造的业余时间潜心做学术研究。1964年,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古代字体论稿》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几年之后,“文化大革命”猛然袭来,启功又被打为“准牛鬼蛇神”,被不断审查,并要接受集中学习和劳动,家也被查封。但在这艰难岁月里,他仍利用运动的间隙和休息时间,反复推敲和修改,酝酿了另一部学术著作《诗文声律论稿》,并在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从十几岁到八十多岁,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一些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字。

改革开放之后,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没有以书法家自居。凡是向他求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特别是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常常主动赠字感谢他们的劳动。先生对普通人如此谦和,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曾经有商人请启功先生题写匾额,为先生所拒。旁人怪先生不给商人面子,先生说:“我对他还算客气的。这个人没有诚意,我今天就是要教教他什么叫诚意。”有某人为了巴结上司而向启功先生求字,并拿上司来要挟先生,被先生赶出门外。

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对原则性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当即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说到做到,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段佳话。

他心地纯净,不掺杂念,置生死于度外,视名利如鸿毛。前些年,他用卖字画的钱设立了一个“奖学助学基金”,却不用自己的名义;他不计报酬为别人创作了很多书画作品,还多次捐资希望工程,赞助失学儿童,而他本人始终过着粗茶淡饭、布衣土鞋的简朴生活。他不图虚名,对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

净,还体现在先生对自己的无情解剖和严格要求上。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员,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深深自责,视之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李兴濂《启功的豁达与幽默》)

1999年,他(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才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急”。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辍学后,启功没有放弃学习,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靠自学在古典文学研究、诗词创作、书画创作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B.启功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与探索,发现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的观点并不准确。

C.在“反右”以及“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启功都受到巨大打击,但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做学术研究,相继出版了两部学术著作。

D.启功有仁善之心,凡是向他求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对一些基层劳动者,他主动赠字;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也表现得很超然。

E.启功不重视名利,对级别、待遇都毫不在乎,他还建立“奖学助学基金”,并多次为希望工程捐献书画,赞助失学儿童。

2.启功并未受过高等教育,却成为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哪些个人品质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对原则性问题,先生从不苟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