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注】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注】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此诗写于他明初出仕之前。

1.“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芙蓉”什么特点?

2.“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作者描写了一个雨后观荷的画面: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特点:凋谢枯萎,远离世俗。 2.作者表面上劝慰芙蓉不要埋怨秋天的无情,毕竟凋谢是自然规律,假如开放在春天却无人欣赏,那么哀怨会更多。采用托物言志(以物自况)的手法,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自己没有做张士诚的官的庆幸。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作者在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偶然经过池边,看到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生出一番感慨,对芙蓉进行慰藉。前两句写芙蓉花残叶落,憔悴干枯,开在凉风习习、一片寒意的水面上,无人观赏,显得非常寂寞。后两句是作者劝说芙蓉的话。一番秋雨,一番秋意,一番零落,这本是自然规律,说秋天无情也对,所以说“秋情薄”,但作者劝说芙蓉不要埋怨秋天的无情,为什么呢?因为秋天虽然摧折了芙蓉,但芙蓉毕竟已经到了该凋谢的时节了。要是在春天,如果那红艳的花盛开在绿波之上,却无人观赏,无人采摘,那哀怨岂不是会更多?作者表面上是劝慰荷花,实际上以物自况,安慰自己。结合作者的经历看,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作者出仕之前难免有怀才不遇的幽怨,但也庆幸当年没有到张士诚处做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朵儿只,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事定,文宗杀朵罗台。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杭之耆老请建生祠。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即命受之。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十五年,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C.“右丞相”“左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江浙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他做江浙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最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福兮祸之所伏”。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导致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虽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的种子。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延续到今天,就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秩序、世界极大的发展差距。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全球性生态危机相继出现。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但这两个体系的冷战因苏联解体而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个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后冷战时代的冲突也显示,这种动荡与冲突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

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代价:人被神化、异化。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解放人类,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也应该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这一次新的文明复兴,要落实到建设“命运共同体”上。

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推进这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斯为美”的文化,这种推陈出新的文化,这种促进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正是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气神。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内部发展好后应寻求和促使外部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利益诉求”。

B.大大解放生产力的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各种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C.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其运行机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

D.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两千年来培育了一种独特思维方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使世界其他地区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仇恨。

B.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获取和对市场的不断扩张。

C.近代以来,世界上形成不同形式的对抗力量,使世界剧烈动荡,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有关系。

D.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霸权主义,实际上都是反抗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的表现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使其有能力肩负推进这场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

B.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下建立的现代世界体系实质上是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延续,如果要打破这个体系,前提是否定文艺复兴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与新的文明复兴都追求人的解放,但不同的是,前者神化、异化了人,后者则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

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要求,中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为中国谋,更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马克思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另一个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弗洛伊德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第三位学生向拉比说:“我要成为爱因斯坦第二。”拉比说:“做你自己。”三位学生齐声说:“有为者亦若是,成为他们第二有什么不对?”拉比说:“你们都要当别人,让谁来当你们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据《扬子晚报》报道,暑假期间,南京市民徐女士的微信朋友圈成为了拉票圈,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在上面请她帮忙投票。另外,也有人表示,自己的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广告,并要求员工请亲戚朋友转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相关医学报道,                 ,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                ,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                ,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