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注】

王逸少:王羲之。

纂组:赤色的绶带,泛指精美的织锦。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B.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便宜”,既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

D.“丁父忧”,指遭父亲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一般不准为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褚遂良仕途坎坷。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2)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1.D 2.B 3.A 4. (1)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差错。 (2)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区分几个选项的差别,关键点在“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和“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两处,对这两处正确断句关键在于理解“渐”的含义,“渐”在文段中是“事物的开端”的意思,不能解释为“渐渐”,这样,应在“渐”之后断开。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辅导太子学业”说法错误,“侍书”是侍奉皇帝、掌管文书的官员。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徵听后向太宗推荐了褚遂良,故选项中“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曲解文意。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徵说:“褚遂良下笔刚劲有力,很有王逸少书体的风格。”太宗当天就下诏任命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拿出皇室府库的金帛求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差错。 贞观十五年,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管起居事。太宗曾经问他说:“你主管起居,记录什么事,一般来说人君是否可以观看?”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亲自观看史书的。”太宗说:“朕有不对之处,你也必定记下来吗?”遂良说:“遵守道义不如忠于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在于用笔记载,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遂良说:“舜制造漆器,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几人,食器这种小事,为什么苦苦劝谏呢?”遂良回答说:“过分雕琢妨害农业生产,精编细织妨害女红。首创奢淫之风,就是国家危亡的开端。漆器不能满足,必定用金制作,金器不能满足,必定用玉制作。所以诤臣必定在错误刚开始发生时劝谏,等错误发展到极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太宗认为他的话有理。 褚遂良前后数十次上奏谏书及陈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的奏章,多被太宗采纳。这一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一年,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因父亲去世离职。第二年,褚遂良被起用恢复旧职,不久担任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死后之事,一切都托付给你们。太子仁义忠孝,这是你们全都知道的,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永远保住宗庙社稷。”又回头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后,赐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永徽六年, 遂良降任潭州都督。显庆二年, 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南北无隙 山水言情

汪为胜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盖有南北画派之分。归纳而言,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画中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浑厚、杂木丰茂,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飞瀑流泉,长松巨木,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同时刻意表现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风骨雄浑。从艺术手法来看,格法森严,画家们对待画面中的林木、山石、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等极为重视,墨法精微。

而南派山水画因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则呈现出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南派山水画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画家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

南北画派着力点的不同使其形成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自近代以来,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将中国画北派的雄浑与南派的秀逸相结合,创作出章法新颖、画意深邃、自成一体的绘画。傅氏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气脉,又有墨色韵律的丰致;陆氏造古新之强悍奇幻云烟,而不乏笔墨精微之精神。而当代画家中,做此融会之工者亦有其人,雷正民先生当属其中之佼佼者。其凭借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雷正民的山水画归纳起来,应当说是突破传统形式派别上的区分,通过富有成效的写生方法,经过概括、整理,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这个秩序既尊重传统的法度,又不拘于传统的窠臼,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不时引入水彩、水粉或者版画等其他因素融入画中,常给人既朴素自然、意蕴深长又不乏惊艳之处的别样感受。

当然,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其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到南方的古镇桥影,从飞瀑奔腾的浑灏壮宏到幽谷思情的小桥人家,既有峻拔雄奇,又不乏飘逸清新,画家把热爱自然、敬拜自然的深沉情感挥洒在笔墨之间,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雷正民的山水画去芜存菁,突出个性。其破笔散锋的斧劈与浓淡墨色的渲染,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石的气概又兼具南方清丽婉约、浑然天成的气象;二度平面法的构筑方式,赋予了山川在雄浑激荡中也不乏隽永与秀韵的特征;而以泼墨与泼彩表现气象,将恢宏与幽深紧密地结合,确为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艺术风格上看,北派格法森严、墨法精微,南派则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

B.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

C.南派山水画,反映的是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因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

D.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有南北画派之分,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派山水画中多峻拔雄奇的峰峦、飞瀑流泉、长松巨木,南派山水画则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

B.中国山水画南北画风融合之工者,近代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当代雷正民先生当属佼佼者,雷氏作品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傅、陆二人。

C.傅抱石的画作既彰显气势又讲究墨色韵律的丰致,陆俨少的画作景物奇幻又不失笔墨精微之精神,两人的绘画都章法新颖、画意深邃。

D.雷正民能够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得益于他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正民的山水画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水彩、水粉等其他因素,常给人别样的感受。

B.雷正民的山水画寄寓着雷正民对自然的热爱、敬拜之情,清晰透彻地表达了雷正民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其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C.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奔腾的飞瀑到南方的小桥人家,雷正民的山水画突出表现了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

D.雷正民的山水画堪称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与雷正民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北方与南方山水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无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感动中国”组委会拟将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颁发“2015感动中国人物”奖。请你根据下面的相关材料,替组委会写一则颁奖词。要求:符合获奖者的身份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该奖项。据悉,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屠呦呦这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项的空白。然而,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戏曲的创新是建立在充分传承的基础上的。                    ,偏离了戏曲既要反映现实生活又要符合戏曲规律的正道。如今的创新乏力很大程度上是动机不纯使然,例如为了比赛和获奖,匆忙创作、匆忙排戏,                     ,这种结果使很多观众感觉,                     ,还不如看传统老戏。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仅凭“老人”“摔倒”“女大学生”“寻找证人”等字眼,就拼接符合想象的“真相”,得出“扶人被讹”的定论。这样的思维定式,究竟从何而来?部分源于“蛇咬效应”,也源于并不可靠的“经验”。        ,却容易因其戏剧性而被刻意放大,造成“扶人被讹”已是常态的舆论氛围。殊不知,有些喧嚣一时的“扶人被讹”事件,也有结局逆转的情况发生。

A.由此看来,扶人被讹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仅是个例

B.现实生活中,确有扶人被讹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是个例

C.我们也常看到扶人被讹的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D.现实生活中,扶人被讹的案例虽然是个例,也时有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