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胎记 凸凹 ①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山水,友人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胎记

凸凹

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山水,友人说,再陪我去看看你们京西的土炕吧。

土炕?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我惊奇地问。

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我们那里没有。友人说。

十渡处于京西的腹地,那条著名的河流——拒马河,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在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正“盘”在那里。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性,以至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而土炕上却仍然温暖。

很快我就给友人找到了一铺土炕。友人的兴味,也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

母亲是在土炕上生下我的。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她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的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

后来,母亲又生下了我的两个弟弟,这样本已贫穷的日子就更加清寒了:弟兄三个合盖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的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篾席,倒也未曾受过一次夜寒。这缘于土炕的温暖。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

雪花飘飞的季节,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在家里“猫冬”,偎在简陋的火炕上,喝着廉价的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调子,感到自己好比神仙一般。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心酣耳热之际,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

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以至新婚之夜不愿与五叔合房。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好得出奇,不到三年就连生了三个孩子,五婶也变得很乐天了。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甘心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

十二岁的我也曾有无眠之夜。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想在纸上表达些什么。土炕之于我,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来路。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土炕的温暖煨热了情义,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他们那里往往会没有感觉。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面对惨淡的现实,他们很少作如此决然的抗争。所以,他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回首长啸的那匹马。

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他们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可以写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写不来灵动的抒情散文;可以进入时间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

所以,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我知道他们那血迹斑斑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恰恰相反,是因为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

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意义不同。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象,即风景。一个是生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

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以“土炕”为线索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的含意。

(1)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

(2)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

3.赏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标题“胎记”具有怎样的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探究。

 

1.首先由友人想让“我”带他看土炕引出对土炕特点的介绍;接着回忆关于土炕的人和事;然后深入分析土炕与北方人的性格形成的紧密联系以及土炕之于“我”和友人的不同意义;最后指出土炕永存在“我”心中。 2. (1)北方人依恋土炕的温暖,丧失了抗争精神和远大理想。 (2)“我”同情同乡人的苦难,并祝愿他们能突破惰性这一性格局限。 3.运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揭示了北方青年敦厚朴实却不知变通、缺乏现代竞争意识的特点;是对上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概括,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他们的悲悯和祝愿之情的表达。 4.意蕴:土炕记录着“我”的出身,是“我”童年的记忆,体现“我”与故土亲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土炕代表着北方人对虽然贫困但温暖的现状的固守。情感:作者对土炕所寄托的童年温暖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北方人的惰性与苦难的同情与对故土亲人的祝愿。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以‘土炕’为线索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友人要看土炕,引出对土炕的介绍,接着由“我”回忆跟土炕有关的人和事,然后深入到北方人的性格与土炕的关系,最后点出土炕对“我”的意义。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抓句中关键词并分析其含义,如第(1)句中的“厮守”指对土炕的依恋,“飞翔的翅膀”指代远大的理想。还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如第(2)句中“悲悯”“祝愿”的内容只需联系后面的“那血迹斑斑的来路”“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等分析便不难得出。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作答此类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要分析该段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如“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表明其敦厚但不知变通,“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说明其缺乏竞争意识。结构上,该段是对上文写到的内容的深化概括,也引起了下文作者情感的表达。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要先理解标题“胎记”的本义。胎记即人体上生来就有的深颜色的斑。胎记是无法摆脱的,在本文中主要指“我”和故土亲人的关系、故乡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考生了解了这些,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感便不难答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领奖到出书到成为该文学网站的、特邀作家,共需万元左右。你只要拿钱,就可以去钓鱼台国宾馆领奖,去北大参加研讨会,你的作品也会被收入书中流传。你领到的奖牌、证书、聘书、绶带、镀金金盘等,足够装满客厅的一个装饰柜了!以文会友以诗参赛本是件很高雅的事情,可经过这番折腾,总给人一种被钓的感觉:先下一饵(免费参赛),吸引你再下一饵(掏钱领奖),继续诱惑再下一饵(有偿出书等),诱惑继续。真是饵饵紧随,直至将你钓上来为止。饵者,虚名也。只要你贪图虚名,就没有不上钩的道理。而这饵足够大——“中华”“中外”,足够香——红木圆奖牌。总之,饵饵相扣,直到把你的钱钓进他们的腰包才肯罢休。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                   

 

查看答案

改写下面的画线部分,使其与上下文构成排比句。

要求:

句式一致;

字数相等;

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不改变原意。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一片嫩绿代表着一份自然,果实与丰收便在自然的呼吸中孕育出来。你要从一页页的历史中呼唤理性与良知,那你需要擦亮历史这面镜子。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代“我”回答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要求不超过50个字。

粤教版高一语文教科书收入了我的科学散文《说数》。日前,我收到广州市一位高一学生的来信,他就《说数》中“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一句向我提出疑问:“你为什么用雁翅作比喻?”我当即回信:“雁翅是从古典小说中信手拈来的。”那位学生来信追问:“从哪些古典小说中?”我在回信中举了几个例子。他再问:“为什么不用鹰翅?”我回信解答:“鹰勇猛,雁和善,我认为此处以雁翅作比喻较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 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

神奇臭腐,夏裘冬葛:借用《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的典故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

妍皮痴骨:“妍皮”指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龙共虎,应声裂:指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的情状。

1.“老去凭谁说?”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劾三俊,褫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至数百万,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天变,请举寒审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麟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

(选自《明史·郑三俊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切内外诸司          规:相劝

B.大臣大获            谴:贬谪

C.积至数百万          逋:逃亡

D.备列上奏,不行       寝:停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B.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C.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D.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初年,郑三俊担任太常时,上书指出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侵占贪污的种种罪行,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

B.在吏部郎中徐大相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时,郑三俊都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救他们。

C.郑三俊被重新起用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监督浙江粮食储备的工作,后来代理仓场事务时又多次上奏朝廷有关粮储的事情。

D.郑三俊曾两次参与对京官的考核工作,第二次考核京官时,他罢免了京城中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

(2)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