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指出此漫画反映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语意简...

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指出此漫画反映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现象:为了提高收视率,有些编剧在编写抗日剧的时候,加入色情、言情、戏说等内容。 认识:胡编乱造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先烈的不敬,“抗日”这种严肃题材娱乐化的倾向应予以制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幅漫画中一个大盆上写着“某些抗日剧”,旁边的人衣服上写着“编剧”,人头上方的箭头上写着“收视率”,表明编剧的目的是要提高收视率。编剧正在用笔在盆里搅,盆中冒出的气泡上写着“戏说”“言情”“色情”等,表明编剧是靠这些提高收视率的。由此可知,漫画讽刺的是某些编剧在编写抗日剧方面的错误做法。针对这种现象谈认识时,可从抗日剧的性质和编剧的做法两方面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目前A股行情看,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但别忘了股市是有风险的。如果入市的养老金比重过大、资金过多,一旦股市行情不好,到时候养老金也会跟着受损。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股市的泡沫情况仍很严重。________,所以,在此大环境下,养老金入市理当谨慎。

A. 养老金大量入市确实冒着极大的风险,尽管它可能获得一点收益

B. 养老金大量入市也许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从长远看风险不可小觑

C. 如果养老金允许入市,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D. 只有让养老金按计划有步骤地入市,才能规避风险,保障人民的利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真空袋应该具有保鲜、防潮、防霉、防虫、防腐蚀等多种功效,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储存,而在于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保鲜期。

C.黄粉虫的幼虫即使仅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也能存活一个月以上,并发育为成虫。其所啮食的塑料或被完全降解矿化为CO2,或被化解为虫体脂肪。

D.公安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拍成的短片作为教材,供公安干警学习,要求他们从中学到识别和抓捕罪犯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同胞的贫困与苦难缺少体会与感知,就很难从内向外地生发出强烈的改变贫困人群命运的意愿,就很容易在扶贫工作上           ,浮于表面。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好政策,它遭遇“七年之痒”的困局,有社会认知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制约,但既然已经起步在路上,就不能        

她是一个做事        的人,往往起了个头儿却很少坚持到底。就如她对画画充满了热情,利用放学时间去兴趣班上课,可是没过多久她就将画画工具扔到了一边。

A.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 有始无终

B.半途而废  有始无终      浅尝辄止

C.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D.浅尝辄止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徐光宪:他的世界“祖国最大”

王庆环

5月6日,“稀土之父”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他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告别的时刻,感念先生作为一代科学巨匠走过的一生,人们发现,他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正是这一信念,支持徐光宪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科研前景,放弃妻子高小霞一两年后可能得到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国。

回顾徐光宪先生的一生,爱国,不仅是他个人崇高的情感,更成为他科学工作的最高准绳。他常说“科学研究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目标”,国家需要你改变方向时,科学家应该服从国家需要。他曾在科学研究中四次改变科研方向,先是从量子化学转到络合物化学,再转入核燃料萃取方向,接着是稀土分离,最后又回到量子化学方向。

这种情怀,让徐光宪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他强调要思考纯科学研究如何衍生出应用价值,考虑其远期的应用背景,使基础研究的成果尽可能应用到实际中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他常说,没有基础研究,引进国外的技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自己的基础研究不行,就没能力消化,更谈不上创新。“他这么做,完全站在‘祖国最大’的高度上,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看他,觉得他就是黄河,就是泰山,就是北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

徐光宪生前经常讲他年轻时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1939年夏,徐光宪从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毕业,有机会获聘成为昆明铁路局的铁路练习工程员,铁路局派来一个人,把徐光宪及其他7名同学带到上海,并安排他们住进一家小旅馆,谁知这个人却带着8个人的路费趁着兵荒马乱跑了。没办法,徐光宪只能投奔在上海当初中教师的哥哥,得以有机会备考上海交大。每次回忆这段往事,他都会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生活小事中也能看出哲学意义的徐光宪,在科学道路上有着非常宽广的学术视域,十分关注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对科学史、传统文化均有所思考,其中哲学思考更是贯穿其一生的科研工作。

徐光宪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自然科学家之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经典理论,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物质和运动”进行了考察,其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

科学发展史也是徐光宪感兴趣的领域,他善于从科学史的重大发现中来获取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他的许多分类学与方法学思想即从科学史当中获取灵感。他的报告,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徐光宪自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既从事科学研究,也从事教学工作,两项工作都做得十分成功。他常说,作为教师,讲课比天大。徐光宪上课从不迟到,他曾说:“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他们对我的讲课是满意的,我就感到很高兴,很幸福。”

就像他做科学研究一样,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来都不“单纯”。

正是因为意识到逻辑思维训练与科学创新的重要性,他编写的讲义与教材,都特别注重习题练习与训练,课前五分钟的习题测验,是他上课的特色。他希望学生做完习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他的课程一般都是与科研需要结合起来的,在教学中引入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研究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及时反映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徐光宪非常关心青少年的科学教育,1999年8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初建时,他是俱乐部第一批学术指导中心导师。“那时徐老年近八旬,亲自做讲座、答疑,让我们尽情享受了科学的魅力与活力,那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已经毕业多年的俱乐部老会员闻讯来到灵堂祭奠,并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对老师最突出的感受是他的为人,他特别乐于助人。物质上,捐钱捐物的事情做得真不少,帮助困难职工和学生;精神上,凡是向他求教的人,无论是不是他的学生,他都热心帮助。他对年轻人特别好,担负责任,给予帮助,让年轻人放手去干,成长起来。还有,他无论做什么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用几年的时间去解决也不怕。”黎乐民院士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20多年前,国外稀土行业的跨国企业,被迫经历过一次巨变,他们称这次巨变为“中国冲击”。中国终于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余玮《徐光宪:举重若重的“稀土之父”》)

“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徐光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

(马荣真、彭广舟《“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逝世:一生“扎根”稀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先介绍徐光宪的身份,再点出告别时的感受,从而引出下文对徐光宪的评述。这两段与后文形成了结构上的总分关系。

B.徐光宪的“祖国最大”的爱国情怀,让他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强调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C.徐光宪是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化学研究的人,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有所思考,他对“物质和运动”进行考察后取得的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

D.本文提及徐光宪年轻时的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交代徐光宪在科学研究之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二是说明徐光宪能够从生活小事中看出哲学意义。

E.文章引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老会员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徐光宪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的关心,也表现了他做讲座时的个人魅力之大与课堂气氛之活跃。

2.徐光宪被称为“稀土之父”,可是文中并没有突出他在稀土方面的贡献,原因是什么?

3.文章结尾引用黎乐民院士的话有何作用?

4.徐光宪“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他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