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某校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即将开始选拔节目,一名高三学生兴致盎然,和几位同学一起准备了一个舞台剧。家长得知后,以影响高考为由,要求孩子退出。如果你是该学生,你准备如何去说服你的父母同意你参加这一活动?(仅陈述理由即可,80个字左右)
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子的句式结构大体相同,语意连贯。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 ;看似自处低下, 。
阅读下面的故事,请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两条人生哲理,各用一句话表述,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一座寺庙中,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便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就被挤翻了。这样大家都挨饿。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之分,因此分粥者把粥分得多少不一。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得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人不得有异议,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注】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此诗写于他明初出仕之前。
1.“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芙蓉”什么特点?
2.“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