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刘敏中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①。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②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注]
①伧父:鄙贱之夫。
②便宜教:即便、即使。
1.前两句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3.曲子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1.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蓝田溪与渔者宿
钱 起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1.这首诗与其他以渔父(隐士)为题材的古典诗歌相比,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
2.本诗中“隐沦处”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下题。
步出城东门
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莫以“双提高”弥补“养老金窟窿”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项中,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为18726亿元;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9045亿元,收支相抵为负31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首次低于基本养老金支出。
基本养老金出现缺口,并不让人过于愕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要达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未来面临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关于养老金缺口有多大,有多种说法,最终指向都是基于存在缺口这一前提。那该如何去填补缺口?
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居民基础养老金年龄,能大幅缩小养老金缺口。“双提高”一旦真正实现,确实可缩小养老金缺口。
众所周知,目前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正在推进,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意味着推迟了国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还有人建议“提高领取居民基础养老金年龄”,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弥补养老金缺口,有多种途径,但不能仅拿国民“开刀”,全由国民承担责任。正如有网友所称:弥补养老金缺口,别总盯着百姓的腰包!
集思广益,多策并举,而不是只在一只羊身上薅毛。弥补养老金缺口,固然需要“节流”,但也需要开源,比如加大财政补贴。据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12%,与一些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相比,明显不高。如果适当提高财政支出的比例,养老金缺口就会小一些。
众所周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将其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年来,坊间也一直建议提高国企利润的上缴红利。国企,国家的企业,盈利甚丰,“匀”出一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显然名正言顺。
此外,还可以提高养老金的运营收入。据统计,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投资运营,多年来年收益率一直在2%左右低位徘徊,甚至赶不上CPI增速。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以钱赚钱。诚如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所称,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能够“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据悉,我国目前可纳入投资的养老金在2万亿左右。养老金入市规模不是由政府直接操作的,而是由授权受托的市场机构来运作。养老金入市,如果真正以钱生钱,必能实现多赢。
养老保险基金是国民的养命钱,直接决定着退休者的晚年生活品质。既要保证每个老年人都有一定的养老金,也要保证养老金可维系较为体面的生活。为此,确实需要正视并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否则窟窿就会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直至爆发危机。值得欣慰的是,全社会都在关心这件大事,相关部门也在通过制度安排缩小缺口。这就须广征民意,决策透明,采取有效手段尽快弥补养老金缺口。
(有删改)
1.作者认为弥补“养老金窟窿”不能“全由国民承担责任”,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试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3.作者为什么反对以“双提高”弥补“养老金窟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