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志(该标志所有内容均为红色),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

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志(该标志所有内容均为红色),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中国民政”的标志由双手、人像、太阳和光线组成(2分)。双手象征民政部门的奉献精神,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象征太阳的光芒(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可先概述出图形的要素,然后再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联系社会现实,从创作图形的意图角度分析其寓意。要注意题干中的“中国民政”标志,可根据圆、太阳及光芒、双手、人像等要素,联系民政部门的职责及精神,从服务员人民的角度答出其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徽标类题属于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特点,即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答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         ,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     ,可谓“一热遮百丑”。但是,       ,比如维生素C的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暖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

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3日18时止,4日当天湖南地区往广州、深圳、西安的高铁票已经售罄;往北京、上海、杭州方向的高铁票基本售完。

B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

C中日关系恢复正常,特别需要日方认清历史问题,承认历史事实,改变目前的情况做出努力。

D杏花村汾酒公司成立“杏花村”酒都旅行社,承接负责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等业务的安排。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批中东难民持续涌入欧洲,欧洲各国态度         。有些欧洲国家接纳他们,有些欧  洲国家拒绝接纳。

②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对记者说,扬州举行的“最大份妙饭”挑战活动存在浪费食物情况,与文明       ,其挑战纪录无效。

③有的城市实行公交限行政策,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策略,不但不能治污,反而给治污添堵,与治污初衷         

A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南辕北辙

B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C大相径庭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D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钱穆:凤鸣高冈

1931年,钱伟长投考清华大学,中文科目的试题是《梦游清华园》,他用这个题目做了一篇赋,得了满分,阅卷老师不能改动一个字。同时他也考了历史,试题的要求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应考者中,只有他得了满分。

钱伟长能有远超同侪的文史功力,归功于四叔钱穆对他的熏陶。

1938年,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在此落脚。日本并吞中国的野心令战争席卷中华大地。敌我力量悬殊这一现实,使一群当时处于中国最顶层的知识人,感觉到中国可能有亡国之虞。他们在困窘与恐惧中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

钱穆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好友陈梦家的鼓励和一再要求下钱穆答应撰写一本通史。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国史大纲》。

钱穆的弟子严耕望曾说: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无可伦比。

《国史大纲》出版后,钱穆在重庆等地进行了多场演讲,阐扬传统文化,激励军民抗战士气,声誉日高。严耕望感叹,国家多难,书生报国,此为典范,更非一般史家所能并论。

1929年,顾颉刚回到家乡苏州,拜访了当时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钱穆,借去了钱穆正在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手稿。回家读了之后,顾颉刚认为,钱穆已经不适合再在中学教书了,便推荐他到中山大学任教,可惜未能成行。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意识。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同事,钱穆以初来乍到的身份,向校长进言:我一向听说,燕京大学是教会大学里中国文化程度最高的,现在看来是徒有其名,因为我一进校门就看到M楼,S楼,所谓的中国文化在哪里呢,建议改用中国名字。满座为之默然。后来,燕京大学召开会议讨论,最后采纳了钱穆的建议,把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其他建筑以此类推。至于校园里那个景色秀丽的湖该用哪个名字,大家争论不休,最后钱穆定为“未名湖”

——1949年后,燕京大学被撤销,北京大学迁到燕大,自那以后,未名湖成为北大的代称。

钱穆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传统人物,确切来说,是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

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钱穆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写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大致来说,抗战之前,钱穆还是与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状态。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开始严厉批评新风气。对菲薄传统风气的深忧,遍见于钱穆抗战后所著的书中。在20世纪的学人中,我们很难看到第二个人,像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多读中国书、要做一个中国人。这也成了他身上一大争议点所在。

1986年6月,钱穆在素书楼结束了一生的教学生涯,媒体蜂拥而至,关注这位耆宿的告别杏坛之作。钱穆对在场的学生说: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的姓名都被人遗忘了。现在哪人再讲梁任公?照这样子,将无历史可讲。求新求变,那真是值得惊心动魄的。

争议声中,这位老人的温厚与深忧,往往被低估。

抗战前,李埏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恰逢在北大任教的钱穆过来兼课。在上大学前,李埏已经读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背过不少秦汉文章。当时他认为自己还有些基础,不料听了钱穆几节课下来,不禁怅然若失,我简直是一张白纸啊!过去的读书,那算是什么读书呢?过去知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小堆杂乱无章的故事而已。

世人尝道钱穆读书之勤、著述之丰,然而他的天分同样不容忽略。龚鹏程认为,钱穆先生天资过人,他注《公孙龙子》只花了7天,写《庄子纂笺》也只费了两个月,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事。钱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苦学成名,他也从不炫耀,其实如此捷才,可谓并世无两。

相关链接:

①如果只看钱穆晚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容易觉得这是一个守旧不前的人。事实上,在江南的成长阶段,钱穆就非常关注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思想潮流,自言逐月阅读《新青年》。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先生对于新知识的态度,与中外一切现代史学家比,都毫不逊色。五四时人所看重的一些精神,如怀疑、批判、分析之类,他无一不具备。

②思想峻厉、处世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在西南联大时,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地去钱穆宿舍问学,钱穆一一耐心作答,没有丝毫厌倦的神态。他告诉学生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

(选自2015年《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穆在抗战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学生严耕望认为在这一点上,其他的史学家都比不上他的老师。

B钱穆刚刚到燕大任教,就建议更改学校大楼的名字,他为燕京大学命名的“未名湖”,后来成为了北大的名胜。

C在看了钱穆的手稿后,顾颇刚曾经推荐钱穆去中山大学任教,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钱穆不能胜任中学的要求。

D钱穆虽然一直要求自己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但因他温煦的处世态度,所以一直和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态度。

E除了苦学的态度之外,龚鹏程认为,钱穆的天分也不容忽视,这一点从他为《公孙龙子》作注等能看出来。

2.文章开篇为什么不直接记述传主的事迹,却写钱伟长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3.从全文看,钱穆身上体现出哪些人格魅力?请概括分析

4.在对待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问题上,有人认为钱穆的做法是充满矛盾的,你如何看待这种矛盾?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