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商人梁实去年高考39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商人梁实去年高考399分,尽管这个分数离自己心仪的四川大学的分数还有很大的距离,但第18次拿到准考证的梁实目标没有变,一定要上川大。

对于梁实而言,有人说他是“高考最牛钉子户”,有人说他是“当代范进”。虽然每次高考成绩都不理想,身边的很多人也不支持,但梁实笑着告诉新闻记者,他对高考从未心灰意冷过。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由泰山南麓北上,走不多远,便有一怪松从峭壁间斜着横生出来,人称“迎客松”。有人说,迎客松的奇在于泰山的神明福地,详乐仙云;也有人说,迎客松的奇在于泰山的嶙峋陡峭,奇崛坎坷。现实生活中,与之很像的便是人们常常乐道的“环境与成才”。有人认为,好的环境造就人才;然而,也有的人认为,艰苦的环境磨练人才。但是,我认为,能否成才不在于环境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咬定青山不放松”。 让我们接着回到那斜出的怪松吧。的确,泰山的仙山仙水,地势险要似乎都是迎客松神奇的根源。可是,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假如没有这棵松树,那么还有什么可神奇的呢?然而,光有松树也是不行的,它还得有松树的秉性,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爽刚强,这——是它作为一棵松树决定的。由此可见,迎客松的神奇从根本上说来源其内在的品性,来源于它刚强的性格,这——是由它自己决定的。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孟母三迁”这一千古佳话似乎在说明好的环境对于人成才的重要性,然而我认为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环境的变迁激励了年幼的孟子,使其坚定奋发图强的信念。这里,好的环境并非决定了孟子的成才之路,环境的变化只是起了催化的作用。“孟母三迁”更说明了这一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孟子拥有了刻苦奋斗的精神。于是乎,正因为日后孟子的一首千古绝唱,“孟母三迁”也随之流传千古。可见,孟子的成才不仅仅在于他拥有一个好的环境,更在于他拥有了一颗执著进取的心,就像前文那棵怪松一样深深地咬住了“青山”。 现今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正日趋一致。每天,同学们都一如既往地走进教室,听一样的老师讲一样的课,为什么有人会成才,而有的人就注定碌碌无为呢?这正是因为决定人成才的关键因素是人,而非环境。这就好比温度再合适,石头也孵不出小鸡;即使在温室中,小草也绝长不成参天大树,而决定一个人是“鸡蛋”还是“石头”,是“小草”还是“大树”的因素便是这个人自己。闹市中手捧《三国》的年少的毛泽东,走路时不忘背单词的周总理,放牛时也不辞辛苦读书的年青的丘吉尔,这些尽人皆知的故事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人成才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拥有一颗恒心,一颗执著进取的心,而这——是一个人自己所决定的,而非环境的好坏。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那些保有坚定信念的人学习,我们自己也应该拥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我们要像那迎客松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华闹市中,“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好成功的第一步。 【解析】 试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给话题,让学生从中找出立意。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对于叙事类的文字,可以找对象(人或物),然后看他(或它)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从中体现什么精神。比如这则材料,人物:梁实;事件:多次参加高考落榜,但依然坚持。正面可以围绕“坚持”“坚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方面立意,事例很多,比如司马迁、屈原、苏轼、海伦、刘翔等等;反面可以围绕“换一个角度、方向、思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支持: 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 ②对真才实学的追求; ③屡败屡战, 雄心犹在待斗志。反对:懂得放弃,学会转弯;追梦想要根据实际情况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承民俗文化,   要照搬旧规、模仿古人,    要用心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形式,注入新的内涵。    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深入交织,    能光大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是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使命。

 

A

如果

一旦

那么

因此

B

使

因为

所以

C

不仅

而且

只要

D

不是

而是

只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达到反腐的最终目标,不仅仅需要知难而上的勇气,还需要不为“杂声”所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以及毫不松懈的持之以恒。

B.如何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不少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促进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C.在“互联网+”“大数据”概念的推动下,腾讯、阿里、百度等相继进军电影领域,一批新的电影企业、电影基金成立,电影市场的蛋糕不断做大。

D.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围绕以纯电驱动为中心,研发新能源汽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一直深陷孰优孰劣的怪圈,常常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

②十八大前反腐制度的实际效果与现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可见该项制度作用如何不取决于制度本身有多神奇而是取决于巡视派出机关的反腐决心。。

③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④“阿尔法围棋”确实赢了,但这不是一个平等的比赛,因为“阿尔法围棋”肯定研究过李世石的棋谱,对李世石知己知彼。

⑤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