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2.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首联,理解前两联的内容。就会明确如何写的,用了何种手法。首联写作者闭门不出时间之久,重游西湖。第二联写游湖过程中,闾阎争相问寻作者是谁,鱼鸟也惊猜他是谁。没有直接写作者闭门不出日久,而从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的反应来烘托。所以这是侧面描写,鱼鸟惊猜,人格化,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意。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抓住关键词来辨别情感的不同之处。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向往田园生活。“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复得返自然,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的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内心的快意不言而喻。而苏诗虽是辞官归隐,但由注释可知,是迫于无奈。通过“闭门不出十年久”可知其深居简出的生活,并无投身自然的乐趣。通过尾联“古人时向梦中来”不与外界交往,只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情。 考点:鉴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大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政权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以算作四合式院落的最早实例,发现于陕西岐山凤雏村,是一座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时期建筑遗址。它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四合院,四合院应具备四面方正围合的布局和居住功能两个要素,而这组建筑平面布局虽已具备了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但使用功能推断为祠堂,不属于住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中的证实,这种四面方正围合、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方式的四合院,在汉代已经形成。之后,作为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将全国性质的首都定于今北京,称为大都。大都城经过严格的规划布局,城内用横平竖直的大街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以八亩为一份住宅的宅基地供居民建造院落,也就是著名的“八亩方宅”。根据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元代后英房和玉桃园等地的居住遗址判断,元代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所不同的是,元代住宅为轴线前端开门,且其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使得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称“工字廊”。可以说元代大都城内的院落是目前已知北京四合院的肇始了。明清时期,工字廊逐渐消失,大门开始从轴线前端偏居院落一角,直至清代中后期四合院基本定型。自清代末期开始,随着西方文化大量传入,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也随之进入了北京四合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了西洋式大门。这些西洋味基本上没有破坏四合院的格局,也没有打破四合院的尺度和色调,反而为四合院增加了一些新气象。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它是在北京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发展成熟的,因此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单体都表现出了宜居性,也处处体现出北京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门”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院子,按照后天八卦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门开在东南角巽位。坎宅保证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门能防止从大门望见院内情况,保证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间接近正方形,则更利于北京天气条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礼仪之邦,为了更加强调礼制上的内外有别和主客有别,较为讲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二门一般做成饰满木雕的垂花门形式,十分美观,增强了四合院的艺术气息。

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尺度是一种较为亲切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屋面和墙体营造出冬暖夏凉效果,也表现出其对北京气候的良好适应性。北京四合院色调上表现出外观上砖瓦的灰色调和内向空间油漆彩画、装饰装修的多彩纷呈。一方面,这种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较为低矮的建筑尺度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整个城内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皇家园林和寺观等的恢宏气势和特殊地位。另一方面,内部空间的多彩带给居住院内的人们比较欢快的氛围。同时,四合院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倾注到了它的一草一木,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不仅注意到了本地自然气候的适应性,尤其注意到了植物对建筑的影响。那就是,作为院外的行道树会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不妨碍交通。而庭院内则都是落叶小灌木或者乔木以及花卉,它们的根系都很小,不伤害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所有中国传统建筑一样,即使是花木,也会被赋予无尽的情感。这些四合院的花木都是中国数千年发展史中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的品种,如常见品种槐树象征了崇高的威望、良好的品德,海棠、石榴象征了家族兴旺、日子红火,丁香和牡丹象征了夫妻好合、富贵荣华,如此等等。正如《论语》云:“和而不同。”四合院在“和”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院落布局的不同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的差异以及砖雕、木雕、石雕等众多建筑装饰细节上的变化。通过这些“不同”,我们甚至可以读懂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思想情怀、文化修养和喜怒哀乐。可以说,当我们真正走近和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在品读一种建筑,更是在了解中华历史,释读传统哲学和文化。

(摘编自李卫伟《留住乡愁——释读<北京四合院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式院落,一般认为是在陕西凤雏村发现的大概三千年前的一处建筑遗址,它的外形已具备了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但还不算真正的四合院。

B.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方正围合、轴线对称布局的院落住宅建筑,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实,在汉代已经形成,到元代时,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

C.作为我国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依赖当地独特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而发展,例如其“坎宅巽门”特性,既保证了住宅采光,又便于家庭成员的活动。

D.四合院的单体建筑风格较为亲切,屋面和墙体厚重使其冬暖夏凉,表现出对北京气候的良好适应性,内部空间色调多彩,给居住院内的人们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代大都城将居民住宅建设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城内大街横平竖直,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提供给居民建造院落,每份宅基地占地八亩。

B.清朝末年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传入,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使得清代中后期基本定型的四合院格局有了新的突破,例如西洋式大门给四合院增加了新气象。

C.与现代的四合院相比,“工字廊”是元代四合院住宅建设的一个特征,即为轴线前端开门,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

D.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开在东南角的大门,可以避免从外面望进去看见院内情况,而讲究的四合院还会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以显示内外有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合院是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形成于汉代,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到元代,其住宅建筑格局成为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发端。

B.北京四合院受皇城文化内涵的影响,四面方正围合表示规矩守礼而自我封闭,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低矮的建筑尺度表示一种谦逊卑微的臣服的态度。

C.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体现出我国“天人合一”的理念,院内花木都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如石榴象征着家族日子红红火火,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等。

D.四合院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其大结构相同的前提下,院落布局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也有差异,在建筑装饰细节上也变化多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主人要出门,托黄狗代管家里的事。黄狗决定负起责任来,把管家的事做好,不辜负主人的委托。黄狗到磨房里,对驴子叫道:“拿点精神出来,动作快一点!”驴子生气地回答说:“我不能走快,快了,磨出来的面粉就很粗,主人会怪我的。”黄狗说:“别找理由辩解,就照我说的干!”在厨房,黄狗看见猫正守候在老鼠洞口。便训斥到:“你老蹲着干啥?要主动进攻嘛。”猫问:“老鼠没出来,怎样进攻?”狗说:“你怎么不想想我们怎样跟着主人打猎?我们大声叫,拼命跑,一直把野兽从洞里赶出来。这么办才对嘛!”猫回答道:“逮老鼠可不能那么办。”黄狗说:“不要推三阻四的,我有经验,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规范和准则将外物分成优劣好坏,       。现在令人讨厌的沙尘暴,其实是大自然中的一项工程,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沙尘暴固然会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但由于沙尘含有碱性,       ,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