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勒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于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B.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C.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D.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古代有所谓的“九州”之说,常见的说法中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凉、雍。

B.太祖,文中指曹操,这是作者有感于曹操生前的功业和地位,对他的尊称,不敢称名而称呼其谥号。

C.别驾,这里是官职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又称别驾从事。

D.表,“表”本来是臣子给予君王的一种文书,这里是表奏的意思。臣子给君王的上书还有章、奏、疏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昱善于识人。兖州刺使刘岱征召他,但他并不接受,可是当太祖到兖州时征召他,他却欣然前往。

B.程昱非常有智谋。当刘岱有事情连日不能决断的时候,有人推荐程昱,程昱说公孙瓒将来一定会被袁绍击败,后来果然像程昱预测的那样。

C.程昱有勇有谋。当张邈叛迎吕布时,郡县都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不为所动,程昱主动请缨去劝说范县县令,从而稳住了局势。

D.程昱功劳很大。他游说范县,派兵断绝仓亭津,联系东阿,最终保全了三座城池,太祖夸奖他说,如果没有他,自己真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2)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

 

1.C 2.B 3.C 4. (1)另外命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送袁绍的家属回去,你就带领骑兵返回。我平定了袁绍以后,将向刘岱发动进攻。” (2)如今天下大乱,英雄共同起兵,一定会有闻名于世、能够平定天下大乱的人,这是智者所要谨慎选择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能相君也兵虽众”,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人名词,比如“陈宫”“ 吕布”,代词“之”,虚词“哉”“耳”,借助这些内容,结合理解句意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陈宫叛投吕布而造成了连锁反映,看似吕布有能力是个英雄。但是你仔细看看,吕布这小子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吕布,不近人情,无人理之心,独夫混混的头领罢了。陈宫这群看不清事势的人,是绝对没有相中明 主的本事”。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人名词,比如“陈宫”“ 吕布”,代词“之”,虚词“哉”“耳”,借助这些内容,结合理解句意即可断开。 2.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程昱不是主动请缨去劝说范县县令的,文中提到“彧谓昱曰……”,是荀彧鼓动程昱去的。 4.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范方”“ 岱”“ 绍”;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遣”“加兵”“息”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初平中期,兖州刺史刘岱要任用程昱,程昱没有回应。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命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住在刘岱家中,公孙瓒也派遣从事范方率领骑兵来帮助刘岱。伺候袁绍和公孙瓒产生了摩擦。公孙瓒击破了袁绍的军队,于是派遣使者到刘岱那里,命令他遣返袁绍的妻儿,以表和袁绍断绝的决心。别敕范方说:“若是刘岱你不遣返袁绍的家眷,我就要把我的骑兵带回去了。等我平定了袁绍,必将派兵来攻打你。”刘岱连日商议却未有决断,别驾王彧对刘岱直言:“程昱有谋略,能够决断大事。”于是刘岱召见程昱,向他询问计策,程昱说:“若是放弃了袁绍这个在近处的援手而反而去求助公孙瓒这个远处的援手,这个就像那个到越国去请会游泳的人来救眼前落水的孩子的故事一样啊。话说公孙瓒,并非是袁绍的对手。如今虽然胜了袁绍军,然而他是终将被袁绍的人。只顾眼前的权益而不考虑长远的计策,将军你最终将会失败的。”刘岱听从了程昱的意见。范方率领骑兵回公孙瓒处,还没到,公孙瓒的大营就被袁绍攻破了。刘岱上表拜程昱为骑都尉,程昱称病辞谢。 刘岱为黄巾贼所杀。曹操至山东时,也把程昱请来.这次程昱答应,一同行军。老乡问"为什么前面和后面你做的相反哪!"程昱笑而不答。曹操同他谈话,任命他寿张令。曹操攻打徐州,让程昱与荀彧驻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张邈等人叛投吕布,周边的县市纷纷效仿。唯独只有鄄城,范(今山东范县),东阿稳住立场。投降了吕布的人,说陈宫要自己带兵来打下东阿,又派遣氾嶷拿下范,官民都十分恐慌。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山东反成这样,只有咱这三块地方还不错。但是陈宫要以大军来打咱,咱只有把我们的官民百姓都团结起来,这样才可以安稳军心。你,声望不错,可以压住阵势,简单的说,现在可危险啊咱们" 程昱回去,路过范,对靳允县长说"听说吕布胁持了你的所有亲人,老婆孩子母亲,你做孝子绝对不必难为情。但现在天下可真是大乱,英雄都绝地而起,一定只能有背负天命者,才可以平息天下的大乱,这才是聪明人该选择的道路。碰到明主则昌盛,失去明主则逆亡。现在陈宫叛投吕布而造成了连锁反映,看似吕布有能力是个英雄.但是你仔细看看,吕布这小子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吕布,不近人情,无人理之心,独夫混混的头领罢了。陈宫这群看不清事势的人,是绝对没有相中明主的本事。虽然他的兵多,但是最终不会取得什么的。咱们曹公的谋略智能可是上天所赐啊!请你务必守好范城,我守住东阿,那我们必定可以立下盖世奇功。难道要背叛忠义而母子亲人都不得好死?还是请你多考虑,考虑啊!"靳允泪流满面说"绝对不敢有二心"这时氾嶷已到范县,靳允见氾嶷,便埋伏兵勇,刺杀氾嶷,随后便死守城池。程昱又另外派遣骑兵截断仓亭渡口,陈宫来到这里,没有办法渡河。程昱到了东阿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民众,封闭城池坚守了。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最终保全了这个城池,以待太祖归来。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您出力,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任命程昱为东平相,驻扎范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冯天瑜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关于“中华文化元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

2.文中说,“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

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

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②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B.第③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

D.第⑤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5年7月安徽宣城名校郎溪中学的应届毕业生高宽在高考分数未达一本线的情况下,用3000字文言写了《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自荐上南大,全文章法规整、引经据典丰富,很多南大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都赞叹不已、自愧不如,高宽说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特别感兴趣,小学时就开始阅读《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到了高中,又深入钻研了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陈寅恪的《陈寅恪集》等名家大作。他希望借着这封书信,让自己仰慕的南大教授莫砺锋为自己“指条路”。莫砺锋老师颇为惋惜,认为“在现行制度下基本上没有任何渠道可走通,实在是爱莫能助”。

早些年,陈丹青教授在招收研究生时也遇到类似令人感慨的情形,许多报考的学生艺术气质、修养和专业成绩都很不错,但他们因为政治和英语成绩不合招生规则的要求而落选,有的甚至因为只差一分而与心爱的专业无缘。

对于这类现象,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该给高宽这类“偏才”一条特殊的通道,使之进入更适合的环境深造;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不能因此坏了“规矩”。

对于这些争论,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为增进中韩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与韩国《每日经济新闻于2016年4月共同就两国青年对未来的工作前景婚姻状态家庭关系和两国文化的认知程度等对1000多名中韩青年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限于20岁至29岁的在校学生或暂时没有工作的社会青年对未来的工作发展及生活状态有一定思想或向往的青年人

 

请参考上述表格的数据,结合调查目的,写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历史上许多躁热的过程顽强的奋斗最终人会组成一群整体性的无奈和悲凉教育事业本想靠着自身特殊的温度带领人们设法摆脱这个          对于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来说自己受苦受难不算什么他们在接受这个职业的同时就        最使他们感到难过的也许是他们为之献身和苦苦盼的千年教化之功”,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现代文明是工业文明是城市文明城市是人类的最伟大发明之一是城市快速推动了世界闻名的进展。城市把各色人等汇聚在一起                 让城市生活真丰富更有趣更有创造力同时        所以城市人宁愿忍受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弊端,也要留在城市里生活

A.人才的多元  交流的密集  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被提供

B.交流的密集  人才的多元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C.多元的人才 密集的交流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D.密集的交流  多元的人才  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被提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