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

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

B.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C.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

D.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B.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

C.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

D.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

B.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

C.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

D.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

 

1.D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在文中无依据。选项中的“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原文没有相关的表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C“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有误。原文说“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可见张华并未要求以对联的形式通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错误。原文说“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可见对联语体多样化和对联篇幅的增长,才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选项把之间关系理解错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木心的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要求:①选准角度,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断指王

孙方友

余同吾,年幼丧父,投奔陈州东戴集王五魁的梆子戏班学艺。师傅视其品貌、气质、声腔诸条件,令攻小生。同吾倾听师训,刻苦习练,进步甚快,文唱武打皆拔萃于同辈,初演《提寇》、《困禅宇》等剧目即崭露头角。青春期变声后,改习豫东调,专攻红脸,搭于宁陵张家戏班。

彼从艺间,承名伶“红脸王”的艺术熏陶,造诣日趋升华,常和红脸王之子青脸王同台献艺,以擅演《收卢俊义》一剧而名震艺坛。青脸王叫张穹,小同吾三岁,彼此兄弟相称,技艺各有千秋,相互媲美。又因兄长甘为小弟当“垫脚石”——做武打下手,被伶界传为佳话。在《收卢俊义》剧中,张穹饰卢俊义手持铛镰,同吾饰张顺手持柳椽,二人对打“铛镰削柳椽”的套路,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每当演到对打的高潮时,只见张顺手持柳椽,频频向卢俊义发起进攻,动作迅猛凶狠。而卢俊义手持铛镰连连阻挡,反把对方的柳椽节节削断,动作惊险异常。尤其是当那根六七尺长的柳椽被削得只剩二尺多长时,张顺变为被动防御,这时只见卢俊义突然高举铛镰,直向张顺的头颅后部削来,张顺不得已,只好猛然低头,并且单腿跪地,急速来个“苏秦背剑”,将柳椽绕到背后伸出头顶一尺多长进行阻挡防护。此刻,只听“咔嚓”一声爆响,卢俊义的铛镰紧挨着张顺的后脑勺把柳椽削下一截儿,使观众咋舌不迭。观众还没回过神来,只听“咔嚓”、“咔嚓”两声响,又连连削下两截儿来——每每演出,必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掌声雷动。

在《收卢俊义》剧中饰演卢俊义妻子的女子叫红女,也是戏班儿里的台柱子。红女十一岁唱红,是青脸王张穹的小师妹。她长相端庄,性格温柔,张穹很喜欢她。开初,她也喜欢张穹,不料自从余同吾来到张家班后,红女见其一表人才,为人善良,演艺高超,不禁起了爱慕之情,开始对师兄张穹疏远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不但青脸王看得出,余同吾自然也看得出。红女是女台柱子,一般开她的戏多由她担当主演,而自从余同吾来后,她竟甘愿屈尊在剧中饰演卢俊义的妻子。一台戏有三个台柱子,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增辉。可是,随着红女对同吾感情的日益加深,她竟越发对张穹冷淡起来。每每看到红女与同吾在一起,张穹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青脸王”,双目里充满了妒火。因为他的父亲是班主,二人又是师兄妹,在余同吾未来之前,人人皆知红女要嫁给他。现在余同吾来了,红女一下将爱心转移了,张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几次在对打“铛镰削柳椽”时,他就恨不得将余同吾“削”了。余同吾呢,自然也看出了青脸王所想,便主动疏远红女。怎奈红女爱得发狂,处处找机会接触余同吾,并用眼神暗送秋波。余同吾进退两难,越发感到自己的危险性。

一天夜里,他偷偷离开了张家戏班。

可令余同吾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红女竟悄悄地在后边跟着他。等走到一片小树林时,红女喊住了余同吾。余同吾深感吃惊,问:“你怎么跟来了?”红女盯着余同吾说:“我喜欢你,为什么不能跟着你?”同吾劝她说:“快回去!你我都走了,班子里一下少了两个台柱子,会塌台的!”不想红女却固执地说:“我不管,我只跟你走!”听红女如此一说,余同吾算是没了法子,万般无奈,只好带她走。不料刚出小树林,就被张穹带人追了上来。因为余同吾是半路入的张家班,青脸王就说他是别的戏班的卧底,专来“掏”红女的。旧世道有“掏”台柱子一说,抓住了要严惩的。众人围住了余同吾,准备打断他的一条腿,让他永远别想登台。红女上前护住了余同吾,对张穹说这一切全是她的主意,不怪余同吾。

见红女如此袒护余同吾,青脸王更是妒火中烧,顺手取出一把铛镰和一根柳椽说:“既然师妹这么说,我权当是真的。这样吧,我可以放你,但你要与我再演一回‘铛镰削柳椽’!”红女一看青脸王不安好心,急忙夺过柳椽说:“来,我替他与你演一回!”见红女如此爱自己,余同吾感动了,对青脸王说:“好吧,我答应你。”说完,上前夺过红女手中的柳椽,对张穹说:“开始吧!”张穹见余同吾不惧,叫了一声“有种”,便打将过来。有人念着锣鼓点儿,二人你来我往,随着余同吾手中的柳椽被连连削断到只剩二尺见长,他开始被动防御。青脸王突然高举铛镰直向余同吾的头颅削去,余同吾仍像戏中一样单腿跪地急速来个“苏秦背剑”,将柳椽绕到背后伸出一尺见长进行阻挡。此时,只听连连“咔嚓”三声爆响,众人禁不住倒吸凉气。

红女更是惊叫不止,面色都白了,心想此次青脸王定不会放过余同吾,禁不住上前去护同吾。不料走近一看,余同吾仍是安然无恙。再看青脸王时,仍像是沉浸在戏中。余同吾醒悟过来,一把拉住青脸王的手说:“兄弟,你为什么不下手?哥哥是有心送你一条胳膊呀!”青脸王望了余同吾一眼,颓丧地说:“戏演到佳境,哪还有害人之心!”余同吾一听此言,禁不住肃然起敬,双膝跪地,对张穹说:“兄弟,是哥对不住你!与你相比,哥不配当艺人!”言毕,夺过青脸王手中的铛镰,“嚓”的一声,削去了左手四个手指……

从此,余同吾被伶界称为“断指王。” (有改动)

1.“戏演到佳境,哪还有害人之心!”请给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艺术特色。

3.小说详尽描写了余同吾由一个乞儿之子成长为伶界“断指王”的传奇人生。请结合其学艺经历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4.小说中主人公为断指王,但作者却用了较多笔墨刻画了青脸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6)三岁为妇                                       (《诗经·卫风·氓》)

(7)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8)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9)沦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1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题。

诉衷情

殊(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开头“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两句有何作用?

2.这首词写景状物历来被人称颂,请分析上片的艺术特色。

3.这首词表达了哪些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②缩酒:渗酒,滤酒。

1. 对下列四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君之涉吾地也             虞:忧虑

B.师进,于陉                 次:临时驻扎

C.楚子使屈完               如:往,到……去

D.屈完与诸侯                 盟:订立盟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齐侯诸侯之师侵蔡           五十步笑百步

B.昭王南征不复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C.君问诸水滨                 还也

D.君惠徼福于敝邑社稷         买五人头而函之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率领军队打败蔡国后,又前去攻打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到齐军与其交涉,认为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不应该攻打楚国。

B.齐国面对楚国使者的质疑,大臣管仲以从前召康公命令先君大公有权征讨五侯九伯,且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南征未还,给予楚使以答复。

C.楚国使者回复管仲的所谓的理由时据理力争非常有力,齐国所率领的诸侯军队不得不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D.屈完和齐侯检阅齐国军队时,屈完面对对方军队摆开的阵势表现得不卑不亢,最终说服了齐桓公订立了盟约,表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

4.翻译下列句子。

1)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