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谣”这个字的本义是歌唱而无乐器伴随,是所谓的“徒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谣”这个字的本义是歌唱而无乐器伴随,是所谓的“徒歌”,所以民谣、童谣都依附这个本义,甚或不一定要靠固定的文词,口耳相传,凭借记忆,需要的仅是歌唱者感情的投入。“谣”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形式。鲜有具名的作者,由于飘然不知来处,又衍生节外之义,像谣言、谣诼等;可童谣不仅常常带有讽世作用,有时竟有预言的意味,可见必有隐藏在地下的“诗人”。西汉晚期王莽私制童谣,以其自然天生的本质,引来“群臣进符命”,遵此应天命而自立为摄皇帝。“谣”还有另外的形式,在不同乡土环境有着不同的名称,因为多半“演出”在山野地带,就统称为山歌,这是一种充满机智的即兴表演,男女唱答争锋,真情俱在激越处显现,可说是“谣”的浪漫正途。我使用“歌谣”这个词。居心是将有文词的“歌”和野生的“谣”结合成可以在书斋中创作的形式。

中国传统的诗人很有福,他们抒发诗怀,或叙情,或言志,欲达到一个美善的境界,使用合用的载具——盛唐的时候就已备下了四言、五言、七言,绝句、排律,古体的乐府和赋等等。诗人选一个合用的形式常无往不利。盛唐以后,诗人在吟咏自遣之余,又有了诗余的词,可以借乐器、乐队将更为抒情更具音乐质素的词,唱向公众。到了元代,诗的感性深入戏剧,本来诗的本质与戏剧的本质至为接近,不同的是诗演出在纸上,当词的发展使音乐介入表意的艺术,而音乐的本质又与舞蹈至为接近,三者相拥的戏剧使诗跳出纸面演出在舞台上,这便是曲的形式。这是诗人最豪华的载具。我并不真的羡慕古人的懒福,我们可以应不同的需要建造不同的诗形式,我们有的是材料,清水的白话,陶土的方言,林木的古文,以及金属的外来语……由情绪酿制节奏,由时间剪裁行节,由人物析解悬宕……一行一节,四行一节,多行一节……然则必须由知性画下每首诗艺术形式的临界点,就如古人为字音、字义的美善严格制定格律一样,同时我们也有可借纳的形式,比如说,歌谣的形式。

五十年代战后现代主义运动发展到今日,已经曲尽。歌谣体或歌谣风不再被看作只是低层次的诉情工具。经过乡土文学的洗礼,又因视听传播媒体在生活中日趋重要的地位,现代诗可能发展成“印刷的演唱会”甚至“表演会”,歌谣体或歌谣风的诗必然会出土,作为一个“有利形式”而走上新的道路。歌谣体和歌谣风不同,前者指直接利用歌谣的一般结构,即五言或七言的诗行,并具整齐的韵脚。在第四和第五字之间,通常可以先嵌入语助词或感叹字,使歌者易于表达个别咏唱的风格。至于歌谣风的诗,其形式是由诗作者依诗的表现需要而独创的,除了也具有韵脚,通常句子的结构较为复杂,而暗喻和意象的经营也与现代诗一般手法无异。

(摘编自郑愁予《刺绣的歌谣》)

1.下列各项中,对“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谣”本指“徒歌”,是无乐器伴随的一种歌唱。它们之中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文词,而是凭借记忆口耳相传,需要的只是歌唱者感情上的投入。

B.“谣”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形式,虽然也有隐藏在地下的“诗人”,但由于其少有具名的作者而飘然不知来处,因此又衍生了谣言、谣诼等意义。

C.“谣”中的童谣不仅常带讽世的作用,而且还有预言的意味。西汉王莽就曾以童谣自然天生的本质引来“群臣进符命”,最后自立做摄皇帝。

D.“谣”多半演出在山野地带,因此也被称为山歌。这种山歌在男女的激越唱答和充满机智的即兴表演中显现出了真情,可以称为谣的浪漫正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盛唐时期,我国的诗歌就已经具有了四言、五言和七言古诗,有了古体的乐府和赋,也有了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以及句数更多的排律。

B.盛唐以后,在近体诗之外,作为诗余的词开始出现,它借助乐器和乐队使音乐介入表意的艺术,使得诗歌更为抒情更具音乐质素,最终唱向公众。

C.元代时期,诗歌、音乐和舞蹈三者相融合而产生的戏剧使演出在纸上的诗跳出纸面演出在舞台上,就产生了中国传统诗人最豪华的载具——元曲。

D.新世纪,现代诗将发展成“印刷的演唱会”甚至“表演会”,低层次诉情工具的歌谣体或歌谣风的诗也将会作为一个“有利形式”走上新的道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愁予在《刺绣的歌谣》中使用“歌谣”一词,目的是在感情中杂以知性,将有固定文词的“歌”和野生的“谣”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新诗的创作形式。

B.我们可以用白话、方言、古文和外来语以及节奏、行节等材料,并借纳歌谣的形式建造不同的诗形式,但必须用知性画下诗的艺术形式的临界点。

C.“绢子方方绣两面/少壮出门女守园/一篙一撑渡江水/一针一刺度日难”用了歌谣的一般结构,韵脚整齐,演唱时可嵌入语助词以产生咏唱风格,属歌谣体短诗。

D.歌谣风的诗也有韵脚,但其句子结构一般较为复杂,而且形式是诗人依诗的表现需要独创的,而某些艺术手法又与现代诗一般手法无异。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范围扩大化。“而且还有预言的意味”在原文是“有时竟有预言的意味” 2. 试题分析:表述绝对化。“现代诗将发展成”在原文为“现代诗可能发展成”。 3. 试题分析:概念划分错误。“节奏、行节”不属于材料,而是形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

临江仙【注】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 这首词写于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

1.“万事一身伤老矣”饱含着词人哪些情感?

2.“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叶清臣《贺圣朝·留别》中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简要分析其妙处。

2.这两首离别词中的下片,词人都巧妙地借助花来抒写别情,请加以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注】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 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咏岩桂

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 木末:指荷花。篱边:指菊花。

1.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2.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苏秀道中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