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1)赏析诗歌第二句中“乱”字运用之妙。

(2)诗歌后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乱”字一语双关,表面是指江风吹动竹子,竹影乱摇,实际是说诗人情绪起伏。一个“乱”字打破了环境的幽静,同时也使诗人情感起了波澜。 (2)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思乡的归梦不知山高水远,距离遥远,随诗人来到了洛阳城,形象而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乱”字的含义肯定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竹影乱,而应该有其深层含义,这就需要从诗歌的思想情感入手。明确这一点后,结合诗句分析其双关义是什么,然后答出其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由第三句中的“不知”和第四句中的“还到”可知使用了拟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把该手法的运用具体阐述一下。要明确手法是为情感服务的,而诗人正是借助这种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浣溪沙

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钗燕笼云晚不。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别离滋味又今年”化用了李煜的哪几句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题。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

姑苏怀古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糜鹿争新草,空苑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 姑苏: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闾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夫差曾在姑苏台上备官伎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后越国攻吴,吴国战败,姑苏台被越兵付之一炬。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

1.请赏析颔联中“争”和“占”的妙处。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研究队伍逐步扩大,成为介于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文字学之间的一个学术领域。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嚣(金文)研究、简帛学及战国文字研究。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20世纪50年代,就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这两部大书,加上后来编著的《甲骨文合集补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等补充性的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的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材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学科新分支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与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不同,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由于古文字学者兼顾简帛的研究,从而使它成为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与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西周春秋文字主要是金文不一样,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很难做综合考察。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战国文字通论》和《战国文字编》的出版,可以作为这个学科分支成熟的标志。

古文字演变系谱是贯通的。楚国简帛是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两个分支的交叉点,成为近年来古文字学的热门课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楚简的讨论研究出现了几次热潮。第一次是在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以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后,最近,学者的目光又集中到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战国竹简上来。清华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都是书籍,但书的性质不同。这几批竹简书籍由于文长字多,有的还有今本可以对照,在古文字考释上有其特殊的便利。从许多文字的释读出发,每每可以上溯殷周,解决甲骨文、金文等久悬不决的难题,使我们对古文字的演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摘编自李学勤《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

发展从“绝学”到“显学”》)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古文字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字学在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近代古文字学才逐渐独立,因从事研究的只有少数,故有“绝学”之称。

B.古文字学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学的研究肯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C.古文字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古文字学已有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简帛学及战国文字研究等四个学科分支。

D.古文字学是介于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文字学之间的一个学术领域,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世纪50年代,古文字学专家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和工具性书籍。

B.与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不同,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起来的属于古文字学的学科新分支。

C.近年来成为古文字学热门课题的楚国简帛证明了古文字演变系谱是贯通的,它是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两个分支的交叉点。

D.清华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都是书籍,但书的性质不同。这几批竹简书籍由于文长字多,有的还有今本可以对照,在古文字考释上有其特殊的便利。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因为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学者不易接触。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所以古文字学的发展受到限制。

B.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建立了这个学科分支。

C.战国文字与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西周春秋文字主要是金文不一样,它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很难做综合考察。

D.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前所未见的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这些古文字文物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但古文字研究仍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