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舒 亶 画船捶鼓①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舒 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捶鼓: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本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较为明显,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把情写得曲折层深,摇曳多姿,请简要分析。

 

(1)①“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在楼上把盏劝酒。一“去”一“住”,一“催”一“留”,形成对比,把将别而不忍别的心情突出表现了出来。②“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友人乘坐的船,将随江潮而去,潮水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而人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把江潮来去容易和友人一别难逢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惜别之情。 (2)本词上片从一“催”一“留”的离别场景写起,继而写欲去不忍、欲留不能、无以为情的离人心理。下片先抒一旦分居南北,相见即无定期的慨叹,再写别后重逢的希冀。如此叙写,曲折层深,摇曳多姿。 【解析】 这首词从送别的场面写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在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去”一“住”,一“催”一“留”,形成对比,突出不忍离别之情,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前两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极言离别之苦。“西江潮欲平”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把送别双方如江潮般激荡不已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出来。下片开头写江潮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人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写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他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1)赏析诗歌第二句中“乱”字运用之妙。

(2)诗歌后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浣溪沙

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钗燕笼云晚不。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别离滋味又今年”化用了李煜的哪几句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题。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

姑苏怀古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糜鹿争新草,空苑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 姑苏: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闾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夫差曾在姑苏台上备官伎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后越国攻吴,吴国战败,姑苏台被越兵付之一炬。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

1.请赏析颔联中“争”和“占”的妙处。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