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三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泉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诏从之。

尝疏劾冯铨,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赃,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注」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国用不支,延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慎言疏辨,因乞休。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亡后,疽发于背,卒,年六十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B.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C.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D.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封建时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明清时,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中的分别称秀才、举人、进士。

B.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如“泰昌”;干支纪年法,如“丁卯三月之望”。

C.屯田,是中国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D.我国封建时代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称为“考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慎言关心百姓,想方设法救荒。他调任曹县,未雨绸缪,储粮备荒,拿出国库的银两买粮食,恰好县内连年遭遇饥荒,百姓得到救济。

B.张慎言屯垦有方,注重实践经验。他监督屯田,提出将天津等地的沃野开垦为田,主张学习卢观的开垦方法,并分条呈上五种种植之法。

C.张慎言关心朝政,多次上疏献策。他任工部右侍郎时,就朝议开采、鼓铸等事及杨嗣昌建议事,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

D.张慎言举荐废官,引发朝臣争议。他举荐吴、郑三俊两名废弃之官,导致误解,引来刘孔昭等人的非议乃至谩骂,也得到了史可法的支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

(2)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D 2.A 3.C 4. (1)不久,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 (2)功勋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某天退朝后,在朝廷群起诟骂,指责张慎言和吴甡是奸邪之徒,大声呵斥,声音响彻宫殿内外。 (3)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和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府州”是修饰语,修饰“县佐”,不是宾语,排除A.B;“其后”修饰“不能行”,不是修饰“八议”,排除C。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秀才、举人、进士”应为“举人、贡士、进士”。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张慎言上疏反对“杨嗣昌建议事”并非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擢”提升、“谳”审判。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罢”结束、“诟”谩骂。第三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事物、“溺”溺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慎言,字金铭,是阳城人。祖父张升,曾任河南参政。张慎言于万历三十八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寿张县知县,享有才能的声誉。调任政务繁剧的曹县;拿出国库的银两买入粮食预备赈灾,县内连年遭遇饥荒,百姓赖此得以救济。泰昌时,提升为御史。过了一个月,熹宗即位。不久,贾继春因为请求安置李选侍被贬谪,张慎言呈上奏章救他。皇帝发怒,夺除他三年的俸禄。 天启初年,出京监督畿辅屯田,上疏说:“天津、静海、兴济之间,有肥沃的土地万顷,可以开垦成良田。最近同知卢观泉开垦良田3000多亩,那些修筑沟渠和房舍的制度,种植庄稼、疏浚沟渠的方法,明确具体完备,可以仿照施行。”于是分条呈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种方法。又上言:“广宁失守后,辗转迁徙入关的辽人不少于一百万。应当招集到津门,用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开垦没有耕种的田地。”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奏请。 张慎言曾经上疏弹劾冯铨,冯铨嘱咐曹钦程纠举弹劾,诬陷张慎言盗窃曹县库银3000两,于是下发巡抚巡按验证赃物,张慎言被谪戍于肃州。崇祯元年,张慎言被起用官复原职。恰逢考察京官,张慎言请求先惩治谄媚宦官的人依附叛逆之罪,才交付其余人的考核功绩,回复可行。不久,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很久之后,召任工部右侍郎。国家用度不能支撑,朝廷商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等事。张慎言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大学士杨嗣昌建议改府州县的佐官为练备、练总,张慎言认为改变制度是大事,先后陈述八议,之后杨嗣昌的建议终究没有推行。 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师被攻陷。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命令张慎言管理部事。上呈中兴十议,皆被嘉许采纳。当时大量起用废弃之官,张慎言推荐吴甡、郑三俊。让吴甡殿前朝见,却不允许郑三俊朝见,这是大学士高弘图拟定的。功勋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某天退朝后,在朝廷群起诟骂,指责张慎言和吴甡是奸邪之徒,大声呵斥,声音响彻宫殿内外。孔昭等人伏地痛哭,说张慎言举荐选用文臣,没有选用武臣,叫嚣争论不休。张慎言上疏申辩,于是请求退休。史可法上奏:“张慎言上疏举荐没有不恰当的。众臣痛哭喧闹呼叫,灭绝法纪,恐怕骄横的武官强悍的士兵更加轻视朝廷。”张慎言请求退休得到准许,加封太子太保,封荫一子。国家灭亡后,背上生疽,病死,终年69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马建辉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正是唐诗的大豪迈、大气度、大光焰、大悲悯形成了盛唐精神。盛唐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振兴,而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对于这次振兴,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精神性、灵魂性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对优秀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作为推进民族复兴强大动力的有力肯定,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艺创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善意的外部助力,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之相匹配。其道理就在于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的品德养成而言,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与之相伴的私欲膨胀是有毒的,而作为一种精神救赎的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有一个时期,人们讲道德滑坡,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没跟上,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失灵了。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德的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德的建设,其主要价值就是在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修复人们破碎的道德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树立起一种理性精神和崇高品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无论其物质生产如何发达,物质积累如何丰富,它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仅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文化上、精神上的指标。当然,提升民族境界是一个艰难的道德爬坡的过程,不是只搞几项文化工程就可以实现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在民族境界的塑造和提升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与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民族成员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它、感知它、领悟它。而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生动、细腻反映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显然具有着更为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民族成员就会为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所吸引,疏瀹五脏,澡雪精神,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随着这样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民族成员就会得到普遍的精神滋养,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

    (选自201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在盛唐时期的民族振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力量。

B.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核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见证者。

C.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待和要求文艺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D.优秀文艺作品能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因为它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相匹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私欲膨胀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是有毒的,而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因为文化建设具有精神救赎的意义。

C.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德的建设,道德滑坡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D.作为德的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民族的崇高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精神比经济、物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伟大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它必然崇尚真善美,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B.优秀的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人也深”‘化人也速”,能够动之以情,劝之以美。如《边城》中洋溢的人性之美。

C.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吸引着民族成员,使其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

D.文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本其成败之迹                    

(3)吾往河阳坟墓                    

(4)得软脚病                        

(5)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查看答案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专家表示,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含汞产品使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汞污染。                ,达到一定量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汞中毒。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汞含量检测,并掌握与汞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汞污染的预防工作。

A人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吸收汞及其化合物

B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可以成为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C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

D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