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关于“五丁开山”传说的两句是 , 。
(2)《登高》一诗中,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意思相近的一联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的主旨句是 , 。
文言文阅读。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及武宗命,侍明宗于藩邸。泰定三年,特授同知太常礼仪院事,益从耆老文学之士雍容议论。寻拜监察御史。明年,迁中书右司郎中。又明年,升参议中书省事。居二年,除吏部尚书。至顺元年,其兄治书侍御史谏止明里董阿之子为监察御史,并出别儿怯不花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未几,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迁徽政院副使,擢侍御史,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宣徽所造酒,横索者众,岁费陶瓶甚多。别儿怯不花奏制银瓶以贮,而索者遂止。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藩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十年正月卒,追封冀王,谥忠宣。
(节选自《元史》卷140.列传27)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B.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C.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D.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儿怯不花,字大朋”,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与此相对,“丁外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C.“课”,是古代专门负责考核工作成果的办事机构,或负责征税的税务机关。文中“酒课”、“盐课”便是这样的部门。
D.“右丞相”,就是古代在皇帝右边站立的丞相。元代一般尊“右”为大,所以右丞相一般也称“主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儿怯不花进入官场后,多次获得升迁。他在泰定三年受到皇帝的特地任命,担任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后来官职不断变动,几年以后就担任吏部尚书。
B.别儿怯不花改革陋习,效果非常显著。他在掌管宿卫以后,唯才是举,他还针对索要宣徽院酿酒的人很多这种乱象进行改革,这些措施效果都很明显。
C.别儿怯不花心系灾民,造福一方百姓。他在赴任江浙行省左丞相的途中,听说杭城遭遇火灾,飞马赶到杭城,并立即进行赈灾,考虑全面,措施得力。
D.别儿怯不花深受重用,朝廷内外肃然。他在担任奉使宣抚期间,洗雪冤案革除弊端,他还上奏派使者晓谕诸王安抚其民遵守法制,朝廷内外一片肃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
(2)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 。”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二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
B.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
C.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D.“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
E.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现代文阅读
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推广到治国理念上,认为应当“为政以德”,实行“仁政”“礼治”等。在民族政策上,儒家更是发展了一套以文化而非血缘来区分夷狄与华夏的“夷夏观”,这极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先后出现过很多不同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魏、辽、西夏、金等,是由原本主要以游牧、渔猎等方式为生的民族所建立。这些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在战争冲突和贸易往来中不断学习、吸收中原王朝的文物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成果,使得本民族在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文学艺术等方面飞速发展,迅速缩小了自身与农耕民族的差距。这种现象与该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认同与运用是分不开的。
辽、西夏和金都崛起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辽、金治下还包括大片中原土地和大量汉族人口。要维护这样一个社会的稳定,首要问题就是确立国家的正统思想。神册三年,辽太祖根据臣下“孔子大圣,万世所尊”的建议,决定“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并且于次年亲自“谒孔子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还在上京建国子监,在府、州、县设学校,传授儒家学说;金朝在尊孔崇儒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会十五年“立孔子庙于上京”,并于皇统元年亲临祭祀,“北面再拜”,将儒学确立为正统的治国思想。世宗、章宗时期更是突出,他们大修孔庙、提倡儒学,尤其推崇《尚书》《孟子》等经典。西夏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同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被尊为“文宣帝”,可见儒学在西夏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经过几任皇帝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崇儒之风盛况空前。
而辽、夏、金三朝中,又以金朝的文化成就最高。尽管三朝都奉儒家思想为正统,都大量引入、翻译和提倡儒家经典,却又不尽相同。在治国策略上,辽代实行的是双轨制——以南面官制汉人,以北面官制契丹人;而金朝实行的是较为全面的汉化策略,因而更为深入。在西夏方面,由于国力相对弱小,并未像辽、金那样侵占大量中原土地。由于意识形态和民族利益的冲突,西夏建国后,始终存在着蕃学、蕃礼与汉学、汉礼之争。西夏部分君主“思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特建蕃学”。尽管蕃学胡礼的内容依然脱离不了汉文化,却也导致其时儒学的真正影响力并不如在辽、金两朝大。
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为政以德”,非常注重教化的作用。正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换言之,任用大量儒家知识分子是实行儒家治国理念的前提和保证。在立国前后忙于征战的阶段,辽、夏、金所任用的儒学人才是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等方式获得的。为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政权稳固之后,金朝也只有仿效中原王朝推行科举制度了。《金史》记载:到了“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儒家知识分子在金朝社会的繁荣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辽朝和西夏也都实行了科举制度。
(摘自《新华文摘》半月刊2016年3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对民族政策影响很大,儒家发展出了以文化来区分夷狄和华夏的理念,这有利于促进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B.很多北方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认同与运用,使得本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飞速发展,从而缩小了与农耕民族的差距。
C.金朝在实施尊孔崇儒上超过辽和西夏,皇统元年就将儒学确立为正统的治国思想,而金世宗、章宗时期尤为突出,他们极力推崇儒学经典。
D.西夏部分君主提倡蕃学胡礼,以此来抗衡儒学汉文化的影响,西夏建国后也始终存在蕃汉之争,在文化成就上自然也比不上辽、金两朝。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很多北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期间战争冲突不少,但在不断的冲突与交流中,北方民族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度、理念、文化。
B.辽、金都十分推崇儒家学说,统治者们建立孔庙,亲临祭祀、拜谒孔子,可见儒学已确立为这两朝的正统的治国思想。
C.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深入北方民族政权,金、辽、夏三朝的为政者都能尊崇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任用大量儒学人才,为治国提供保障。
D.辽、夏、金非常重视汉儒,为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三朝往往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的方式来获得汉儒,后期都改为实行科举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证明,儒家的治国理念和民族政策的确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对缩小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差距有利。
B.一些北方民族政权治下包括大片中原土地和大量汉族人口,为维护社会稳定,关键是把儒学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C.文章引用《金史》的内容,旨在说明金朝注重教化百姓,越来越多的汉儒士人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职位。
D.尽管辽、金、夏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金朝国力较强,所以汉化策略更为深入,推行儒学也更为有力,故而金朝的文化成就最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仅医学就占据了两名。
B.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C.伊朗外长扎里夫16日在维也纳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将对伊朗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情况发布,伊核全面协议将会正式开始执行,国际社会将解除针对伊朗的制裁。
D.当地时间15日晚,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首都瓦加杜古一家酒店遭袭。据媒体此前报道,现场发生多次爆炸及传出枪声,现场目击者称有至少数名平民死亡。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B.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C.春天的汴梁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水系工程,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D.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