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其为盗之言,不喻其为盗之道,遂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产育,以生吾禾,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横线实词的意思。

(1)其为盗之言         喻:         

(2)遂垣凿室           逾:         

(3)以生吾禾,吾稼     殖: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宋之齐,请   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产育         宋何罪有?(《孟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     义,亦我所欲(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4.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1. (1)喻:明白。 (2)逾:越过。 (3)殖:种植。 2.D 3. (1)(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4.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1)中“喻”考生可以联系学过的成语“家喻户晓”来解释; (2)中“逾” 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也可以联系词语“逾越”来理解; (3)“殖” 根据下文语境“吾稼”来判断,意思应该是“种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自宋之齐,请其术 (代词)其真无马邪(表疑问的语气词);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表转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承接);C.山泽之产育(助词“的”)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标志);D.项中“也”都表示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例如题中C项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标志)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3.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这些往往是得分点,比如题中的“所以”……的方法;“却走”倒退着跑;“下”谦虚地对待。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审清要求,比如本题“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这里给出了限制性的条件,比如“根据文意回答”,考生依据文章第二节中“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可以总结出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回归原文,找到答题的区域。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同时要有抓分的意识。本体就是概括总结文章第二节中国氏的回答,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 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积累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中“                                    ”道出了愁之重。

(5)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6)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人不学,不知道。”

(7)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先后描写了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重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的胜方指挥官分别是吕蒙、周瑜、曹操。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D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