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作为六畜之首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①④⑤⑥

B.⑤①②③④⑥

C⑤③②⑥④①

D.③⑥④①⑤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⑥在最后,比较A与B.①④不合理。(D③⑥不合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⑥在最后,③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星曾有生命说”对当今科学界还应进一步认识,我们对这种新发现也应持审慎态度

B.“嫦娥三号”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科研人员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

C.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希望上海的同志们牢记使命、再接再厉,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D.作者善于示范从分析和搜选资料入手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的症 结,善于层层剥笋似地逼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         

②面对被碾轧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          只有热心的捡破烂的大妈挺身而出。

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保局         

A.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漠然置之

B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C.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D.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B.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C.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探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离骚》中,“                            ”表明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3)《氓》中“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烛下和雪折梅

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辨。

唤来灯下细看渠,不知真个有雪无?只见玉颜流汗珠,汗珠满面滴到须。

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写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