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杂谈 鲁迅 ①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杂谈

鲁迅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因为出版物太多,读者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批评这东西,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国似乎应该暂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文章中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有一个比喻: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不久,又能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人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萧伯纳有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着,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的确,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

但萧的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我对于萧的所说,还要加一点骑墙的议论。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到上海、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问他观察所得,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

选自《而已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内涵。

2.简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3.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

 

1.职业的读书和工匠准备工具一样都是为了谋生,这种勉强的、甚至痛苦的读书不值得特别赞扬,间接肯定了超越功利的轻松的读书。 2.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其次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 3. ① 读书应该出于爱好而非功利目的。 ② 读书可以看批评文章,但更要看本书、自己做主。 ③ 读书要和思索、观察结合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 1.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内涵”,这既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又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首先明确这句话的位置,然后牢记一文解题的诀窍,在这句话的左右寻找答案。紧随其后就有具体的解答“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 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找到这些内容,再依据分值进行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2.简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这是论述类文本常考的题型。首先,先看第④段共有多少句子,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再使用思路题的术语进行概括。这一段虽然很长,但仔细读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其次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3.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先到文中找到答案的关键语句,③节“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⑤ 节“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⑦节“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比如本题,首先应找到题目所指向的内容,然后再依据分值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竹排嫂

刘心武

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

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

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

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

2.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虽无丝竹管弦之胜,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6)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7)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8)         ,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注】

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②九衢:指御街。

1.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云尔。

乃者官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①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之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    报:回复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者皆有后          之游三年

B.乃者官                              绝人远甚将必显

C.进士得官                            星知之

D.常诵云尔                            举世莫知

3.把文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4.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

 

查看答案

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

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