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來,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阮籍有“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 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 ——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 洒,被服纨与素”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一一说得干脆、坦、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畋、塑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中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 战祸不己,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 琳)应(场)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信可靠,大都是从件面强加给人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寅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邰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的,是“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尊, 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举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替如朝露,去苦多“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这种对人生短促及生 死存亡的慨叹是魏晋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特点。

B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感慨在魏晋诗中反复出现,这种对人生的群体性慨叹反 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

C怀疑论哲学思潮怀疑和否定的对象包括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 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

D意识到亡必然降临,意识到人生短促而且充满生死离别哀伤不幸,意味着人 的觉醒,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促成了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表面上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无耻享乐,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律,但是内涵深刻,对人生短暂的伤感背后,表达的却是对人生的眷恋,内容上与后世的腐败之作有本质区别。

C魏晋诗篇当中对人生的咏叹是和时代背最分不的。社会动荡、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凸显了人生易老、生命无常这一根本困境。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都是自爱怀疑和否定旧 奋传统标淮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己人生的新发現、思索、把握与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的人生爱尚与其建功立亚“慷慨气多”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人生短暂 易逝感叹才有不负人生建功立业的慷慨。

B《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了人生短的哀伤,而在《兰亭诗》“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中,又表达了如何安顿自己人生的积极思考。

C以生命常、人生易老为命题的魏晋济篇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传颂,是因为他们对既定的传统、事物、学问、信仰的否定,对“人生行乐” 的公开宣扬。

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1.D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D项因果倒置,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促成了人的觉醒。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B项“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于原文无据。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虽有共同特点,但“题材狭窄,千篇一律”言过其实。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项根据文本内容“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可知,对原文理解错误,魏晋诗篇的艺术魅力不是宣扬“人生行乐”,而是魏晋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把握。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悔。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摆渡》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 期,有改动)

1.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

2.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氓》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5)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6)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杜甫《登高》中有一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这一联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完成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词的下阙连用了哪三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