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 史铁生 1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

史铁生

1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该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一个细胞群,一个人又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正像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正像永远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以及正像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个村庄。当一只蚂蚁一个细胞,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蚁群细胞群,人类,乃至宇宙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2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史铁生就成了一具尸体,但不管怎么说,白白烧掉未免可惜。浪费总归不好。我的意思是:

1)可将其腰椎切开,看看那里面到底出过什么事——在我与之朝夕相处的几十年里,有迹象表明那儿发生了一点儿故障,有人猜是硬化了,有人猜是长了什么坏东西,具体怎么回事一直不甚明了。我答应过医生,一旦史铁生撒手人寰,就可以将其剖开看个痛快。那故障以往没少给我捣乱,但愿今后别再给“我”添麻烦。

2)然后再将其角膜取下,谁用得着就给谁用去,那两张膜还是拿得出手的。其他好像就没什么了。剩下的器官早都让我用得差不多了,不好意思再送给谁——肾早已残败不堪,血管里又淤积了不少废物,因为吸烟,肺料必是脏透了。大脑么,肯定也不是一颗聪明的大脑,不值得谁再用,况且这东西要是还能用,史铁生到底是死没死呢?

3

上述两种措施之后,史铁生仍不失为一份很好的肥料,可以让他去滋养林中的一棵树,或海里的一群鱼。

不必过分地整理他,一衣一裤一鞋一袜足矣,不必非是纯棉的。物质原本都出于一次爆炸。其实,他曾是赤条条地来,也该让他赤条条地去,但我理解伊甸园之外的风俗,何况他生前知善知恶欲念纷纭,也不配收那园内的待遇。但千万不要给他整容化妆,他生前本不漂亮,死后也不必弄得没人认识。就这些。然后把他送给鱼或者树吧。送给鱼就怕路太远,那就说定送给树。倘不便囫囵着埋在树下,烧成灰埋也好。埋在越是贫瘠的土地上越好,我指望他说不定能引起一片森林,甚至一处煤矿。

但要是这些事都太麻烦,就随便埋在一棵树下拉倒,随便撒在一片荒地或农田里都行,也不必立什么标识。标识无非是要让我们记起他。那么反过来,要是我们会记起他,那就是他的标识。在我们记起他的那一处空间里甚至那一种时间里,就是史铁生之墓。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墓地上做任何事,当然最好是让人高兴的事。

4

顺便说一句:我对史铁生很不满意。

我对史铁生的不满意是多方面的。身体方面就不苛责他了吧。品质方面,现在也不好意思就揭露他。但关于他的大脑,我不能不抱怨几句,那个笨而又笨的大脑曾经把我搞得苦不堪言。那个大脑充其量是个三流大脑,也许四流。以电脑作比吧,他的大脑顶多算得上是“286——运转速度又慢反应迟钝,贮存量又小记忆力差,很多高明的软件思想他都装不进去理解不了——我有多少个好的构思因此没有写出来呀,光他写的那几篇东西算个狗屁!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为什么以“我离开史铁生以后”为题目。

2.简要阐释画线语句的意义。

3.根据文意,概括史铁生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4.曾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论死是矫情的。”请结合文章,根据你对人生的看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我离开史铁生以后》一文,标题含蓄而且深刻。这里的“史铁生”是肉体已经“死亡”了的史铁生,也就是物质上的史铁生;而“我”则是“活着”的史铁生,也就是精神上的史铁生。据此,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是史铁生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次灵魂对肉体的拜访和叩问。 2.作为个体生命的人,他既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一方面,相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他永远只能是个体,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并不因为某个个体生命的消亡而停止;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是生命的奇迹,他拥有着超乎人类想象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关系。 3. ①把尸体交给医生做病理解剖研究 ②把角膜拿给急需见到光明的人 ③把骨灰当成肥沃土壤的养料 ④“我对史铁生很不满意”(“我对史铁生的不满意是多方面的”,“关于他的大脑,我不能不抱怨几句”) 4.通过阅读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毫无功利之心的史铁生,他对死亡的豁达与超然,他对世俗的鄙薄与不屑,他对社会以及他人的爱心,他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都在我们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再看看这一句:“标识无非是要让我们记起他。那么反过来,要是我们会记起他,那就是他的标识。在我们记起他的那一处空间里甚至那样一种时间里,就是史铁生之墓。”就其思想内涵而言,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何其相似啊!史铁生无疑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精神标志。我们读懂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和一颗高贵的心,并由此明白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物质的光环掩饰不了精神的苍白;人,因为精神而高贵。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考查文章标题好处。回答该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点出标题的作用即可。作答是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先看标题的本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3)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5)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6)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本题,《我离开史铁生以后》,这里的“史铁生”是肉体已经“死亡”了的史铁生,也就是物质上的史铁生;而“我”则是“活着”的史铁生,也就是精神上的史铁生。据此,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是史铁生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次灵魂对肉体的拜访和叩问。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察考生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结合划线句子上下文,我们不难看,这段话作者的意思是:作为个体生命的人,他既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一方面,相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他永远只能是个体,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并不因为某个个体生命的消亡而停止;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是生命的奇迹,他拥有着超乎人类想象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关系。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是概括作品主题类题目的逆推。概括作品主题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作品的主题,而本题是根据“史铁生人生观(精神)”概括出具体体现的事件。解答此类题目,先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本主题,再根据主题整理出能表现主题的事件。本题,通过阅读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毫无功利之心的史铁生,他对死亡的豁达与超然,他对世俗的鄙薄与不屑,他对社会以及他人的爱心。史铁生的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事件中:①把尸体交给医生做病理解剖研究;②把角膜拿给急需见到光明的人;③把骨灰当成肥沃土壤的养料;④“我对史铁生很不满意”(“我对史铁生的不满意是多方面的”,“关于他的大脑,我不能不抱怨几句”)。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作出评价,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行解读的过程,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民族心理做出恰当评价。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活动的高层次要求。带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把握作品或者作品中某句话所体现的价值观,再根据文本或者文中某句话体现的人生观,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本题,通过阅读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毫无功利之心的史铁生。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死亡的豁达与超然,对世俗的鄙薄与不屑,对社会以及他人的爱心,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所以,史铁生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精神标志。我们读懂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和一颗高贵的心,并由此明白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物质的光环掩饰不了精神的苍白;人,因为精神而高贵。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以“一个成熟的人”为开头写两句话。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面是作家沈从文写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所要阐述的观点。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答: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分别填入文段横线处。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                              。到了谐趣发动时,                    ,回到原始时代的团结与统一。

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必尽同

②极粗鄙的人喜欢“谐”

③极文雅的人也还是喜欢“谐”

④揭开文明的面具

⑤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2)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可以激励人们要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胜利。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请试分析本诗的前两联是怎样写景的。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