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漫画的内容。
(1)标题:
(2)说明内容:
在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寓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只好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1) 。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其实,人生(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度。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 。 。 。 。 。当时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时,上流社会对饮茶器皿也渐趋讲究。
①北朝名士任瞻初抵石头城(今南京)赴宴时,见席中有茶,闻之清香扑鼻,便一饮而尽,并征问此乃茶乎茗乎。
②唐朝以降,茶才进入柴门蓬户,普及民间。
③而掌管北朝的游牧民族的士大夫们,对茶仍多有鄙视,将茶视为“奶酪的奴仆”。《洛阳伽蓝记》中云:“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不复食。”
④茶、茗本系一物,南朝墨客见北朝名士这等寡见少闻,竟忘却礼节,举座笑而喷饭。
⑤至南北朝时,品茶啜茗还仅是上流社会的一种风雅,且局限于南方。
⑥但茶作为一种饮料,始自东汉末年。
A.①②④⑤⑥③
B.⑥⑤③①④②
C.⑥②⑤①④③
D.①⑥②⑤③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的那一套主张和立场在日本国内政治生态中逐渐成了气候,篡改、否定和歪曲历史成了这些势力包括目前的安倍当权派实现其政治图谋、欺骗国际社会的工具。
B.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C.警钟不仅为地铁公司而鸣,正如业内人士呼吁的那样,包括地铁在内的服务行业、高危行业,都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行业必备技能,同时,全民的急救意识也应增强。
D.对于不少外国观众来说,都是透过好莱坞电影来认识中国人的服装打扮,从而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希望透过《一代宗师》发现中式时装的细节和趣味。
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叶啦,树丛啦,〔①〕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真是〔②〕描绘出来的,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都〔③〕。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④〕: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⑤〕
A.用墨如泼 惜墨如金 清晰可见 相映成趣 生气蓬勃
B.浓墨重彩 轻描淡写 依稀可见 相映生辉 勃勃生机
C.粗犷豪放 刻意求工 历历可辨 相得益彰 栩栩如生
D.寥寥数笔 煞费苦心 历历可数 相互配合 呼之欲出